|
◎朱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兼职教授
华尔街有很强的生命力,经常改头换面重新登场。即便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收购,华尔街也没有灭亡。券商老大早已安全转移了。从根本上说,券商强大靠的是人们的贪婪:人们因贪婪而利令智昏。只要人们的贪婪文化不变,券商还是会卷土重来的。
美国券商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那么今后券商老大是否会有所收敛?券商经营模式是否会有大变化?这问题不好回答。券商也有不甘心失败的,摩根士丹利的共同总裁詹姆斯P?戈尔曼便是一位。他就信心百倍地说:“这个行业充满活力,过去30年的发展方式出人意料,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收入”。
以退为进
华尔街有很强的生命力,经常改头换面重新登场。即便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收购,华尔街也没有灭亡。券商老大早已安全转移了。其中有些人已进入了商业银行,并担任了领导职务。比如,花旗银行的潘迪,他就是券商出身。以退为进,能伸能缩,这也是强人的本色。比如《水浒》中的好汉,为了抵抗朝廷的围剿,桃花寨、清风寨和二龙山的头领纷纷投奔梁山这个大山头。
改换旗号也是券商自保的方式。1999年,美国国会允许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重新合流,券商也加以妙用。9月21日,经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摇身一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吸收储蓄,并在任何时候获得美联储的贷款。作为交换条件,美联储将监管这两家公司,两公司的资本和负债率也将受到严格控制。表面看,券商退却了,但退却之中仍然在进攻,他们中途改变了规则。中途改变规则是许多投资者所痛恨的,也是中国股民对证券监管的批评焦点。但资本市场就是这样:当老大的根本利益或其存在受到威胁时,中途修改规则在所难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古来如此,只不过是在有老大的地方尤甚,而资本市场恰是老大出没的地方。
当卖空威胁到券商存在的时候,美国监管机构也中途修改规则。在此之前,摩根士丹利多年为卖空业务提供后台服务,赚了不少钱。但革命革到自己头上就不干了。摩根士丹利第一把手麦克接连打电话给证交会主席考斯克和国会中来自纽约州的参议员,要求取缔卖空业务,证交会领导照办了。安然前高管就没有这么幸运。当初听证会也是将其公司倒闭怪罪于卖空的市场投机者,安然公司前董事长曾经苦苦哀求政府出手,但没有成功。券商就是不一般,翻手云、覆手雨,需要市场经济时就有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时就有政府干预。如果这也叫失败,很多人会希望有这种失败。
赌局正盛时,大小券商们以六位数、七位数或八位数往家中搬钱。赌局被揭穿之后玩不下去了,券商又从美联储处得到低息贷款。这还不够,政府还动用纳税人的钱,直接向券商收购他们卖不出去的有毒金融创新产品。券商领头羊高盛还有人直接参加了收购计划。这难道是华尔街失败了吗?写了《伟大的崩盘》这部分析1929年股灾经典之作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翰·肯尼斯·加布雷斯有个著名论断:美国唯有一种社会主义受到推崇,那就是有利于富人的社会主义。
Exceptional
券商向何处去?可能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林模式:投入商业银行的怀抱,借助商业银行的强大资本,重回资本市场兴风作浪。这是特洛伊木马式的战略,以退为进,打入对方的心脏。用中国话说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再就是自我瘦身,变相成为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
不管美国人如何看,至少日本人认为券商行业是大有希望的。他们出巨资收购了美国券商的股份。9月29日,摩根士丹利与日本的三菱银行敲定,三菱将以90亿美元收购前者21%的股份。野村控股公司筹集了56亿美元,收购雷曼在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业务。
日本投资美国券商,意在通过美国券商问津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学家预测,今后若干年中,日本的GDP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不过2%,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GDP的增长速度要比日本的快三倍。美国券商在亚洲已经开始的网点成为日本银行走出国内市场提供了机会。至于日本是否能够因此而成功则是另说。
当然,日本愿意到海外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并不表明日本全盘肯定资本市场。日本金融机构在他们国内就不大搞资本市场,而且大和民族就没有大兴资本市场的狂热文化,相反,却有反“兼并”的文化。日本人爱护本国的一草一木,日本汽车制造商生产汽车出口到其他国家让那里的人们去污染他们的空气。德意志银行和瑞士的UBS也是这样,他们绝不在本国资本市场兴风作浪,而是到美国和中国这两个江河湖海中去投资。而像中国这样的亚洲国家又服膺资本市场,为外国券商搭建了很大的平台,外国券商可以在那里大有作为。
股神巴菲特对券商也很有信心,投资高盛50亿美元,而且称赞 “高盛是非同寻常的机构。”(“非同寻常”一词的英文是“exceptional”。奥委会主席赞扬中国“奥运”也是用的这个名词,我们将其译作“无与伦比”)。巴菲特的信心也并非毫无根据。据预测,倒闭了的券商的原有业务,可供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瓜分一部分,大约可以使两家券商的业务在今后几年中分别增长6%和4%。
美国券商还会卷土重来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美国券商根本就没有走。券商出身的财长保尔森,正在白宫指挥对资本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券商展开援救。房利美和房地由美国财政部接管,但接管后的财务顾问则是摩根士丹利。次贷危机中摩根士丹利自身业务一团糟,但现在又为同样是一塌糊涂的两房出谋划策。对于券商来说,资本市场是一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好地方。
有些人不这样看。他们不仅认为是美国券商不行,而且美国金融都将失去其主导地位。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断言:“一个经济和一个国家主宰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不过,由梅氏来论断美国金融帝国的末日,似乎缺乏权威性。如果是日本或德国来说,或者还有几份可信。但日本把美国当大哥,政治、军事和金融卫美国马首是瞻。全球第二大经济都不敢向美国金融霸权挑战,其他人如何挑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元、美国金融以及美国券商在世界上将仍然占主导地位。
从根本上说,券商强大靠的是人们的贪婪:人们因贪婪而利令智昏。只要人们的贪婪文化不变,券商还是会卷土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