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业的这五年,是行业发展史上最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五年。经过五年来的规范发展,证券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化解、资产质量逐步夯实、基础制度建设全面铺开;创新业务稳步推进、盈利能力迅速增长、竞争格局也大为优化,行业已经步入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时期。
规模化扩张加速,行业综合竞争力迅速提升。2003年以来,在证券化率快速提升和证券市场功能日益完善的推动下,我国证券业的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迅速增强。从资本实力来看,到2008年6月末,行业的净资产为3386亿元、净资本为3020亿元,分别是2003年末的2.8倍和3.8倍;从盈利能力来看,行业已彻底扭转了曾经连续多年持续亏损的局面,营业收入由2003年的23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83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87%;净利润由-37亿元增长为130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8%,盈利能力稳居所有行业前列。
资源配置功能有效发挥,对国民经济中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2003年以来,证券公司作为承销商和保荐机构,共完成了835家企业的A股发行和257家企业债券发行,筹资总额超过2.3万亿元,占企业融资的比重由3.9%提升到20.5%,有效推动了资本市场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基础性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发展的基础全面夯实。2003年以来,在积极化解既有风险的同时,监管部门相继改革了自营业务、国债回购和资产管理等基本业务制度,实施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从制度安排上杜绝了挪用客户资产等风险事件的发生,证券公司基础业务的规范运作水平大为提升;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还出台和修订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等多项法规,建立和完善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机制、大力推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制度建设,证券公司的风控体系日益完善。
创新步伐加速,业务逐步多元化和国际化。2004年来,在启动创新类证券公司评审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放开”的原则,证监会支持优质公司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资产管理、直接投资、资产证券化、融资融券等业务先后开始试点,金融期货等也可望择机启动,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逐步拓宽。同时,随着我国证券业国际化步伐的加速,证券公司的国际业务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目前,已有9家证券公司获得QDII资格、10多家证券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
集团化步伐加速,行业竞争由分散走向集中。为化解行业风险、优化行业结构,在分类监管、扶优汰劣的监管思路指引下,证监会先后处置了31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与此同时,以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则抓住行业整合机遇,通过公开上市、市场化并购以及托管收购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成为业内领先的证券控股集团,市场份额也加速向这些优质证券公司集中。以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为例,行业前10名的市场集中度已由2003年的35%和64%分别提升到2007年的50.1%和90.2%。从竞争结构来看,证券行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全国性证券控股集团、区域性证券公司、合资证券公司和专业化证券公司在内的多层次竞争格局,行业竞争环境已大为优化。
(作者单位: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