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霞 董小菁 冯颖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现象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将产生重要影响。
“双顺差”出现的原因
通过对我国自2003年到2007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项目的分析和比较来总结我国近几年的国际收支现状。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经成为我国近几年来国际收支状况的最主要的表现, 从而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经常项目内部结构不合理;二是高储蓄导致内部失衡;三是对外贸易奖出限入、资本流动宽进严出政策推动了“双顺差”。
外在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际环境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带来了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二是FDI的增长进一步带来了大量“热钱”的涌入。
双顺差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导致中央银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 使国内流动性过剩, 并引起了投资过度增长、资产价格膨胀、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等一系列突出的经济金融问题,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表现在导致基础货币的投放不断增加,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迅速扩大,为了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不断买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
由于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较多与中央银行的调控需要发生矛盾。管理层则采取了下列货币政策来应对和改善这一国际收支的现状:
其一提高存贷款利率。以2007年3月18日到12月21为例,央行6次上调了存贷款利率。其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能冻结商业银行可用资金, 削弱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 有利于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其三是向市场发行央行票据。随着外汇占款规模的不断扩大, 央行所发行的票据数量和频率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3月中旬,中央银行已发行1年期央行票据6300亿元、3年期央行票据4900亿元,既有效收回了流动性, 也对信贷增长较快的机构起到警示作用。同时还影响市场利率走势, 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
其次,货币政策内外协调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汇率政策内外协调的问题。在汇率政策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到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还要考虑到国内经济增长、就业和金融稳定等问题,要协调好各方面势必给汇率政策的宏观调控带来很大压力。二是利率政策内外协调问题。提高利率虽然有助于抑制国内经济增长过热,但也会吸引国外资金流入,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在利率政策的选择上,需要权衡内外平衡。
建议和对策
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势在必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是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为了避免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度升值, 中央银行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实施较大幅度的外汇干预。因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对于超额的外汇储备可以建立相应的基金制度,基金由财政部控制,中央银行对账户进行管理, 从而避免中央银行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而被动发行人民币的局面。同时将外汇储备按流动性的高低分为不同的级别进行相应的管理。
第二,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进程。我国应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逐步强化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增加汇率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弹性, 逐步拓展国内资本正当的流出渠道, 不断完善贸易结算、统计制度、外债管理、外商投资管理以及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规范,从根本上降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所面临的过大压力。
第三,尽快取消引资优惠政策,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加大对国内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国内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的占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应该从本质上提升自己的出口竞争力。
第四,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从而需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提高居民收入。以此来矫正居民预期,最终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另一方面要扩大就业渠道,提高中国劳动力待遇,只有收入增长才能提高国内消费。
第五,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密切关注金融市场上的动向,及时披露真实的金融信息,有意识地引导公众的投资行为,进行有效的市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