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广告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史无前例 英国三大商银国有化
    推出中国式存款保险刻不容缓
    英国居民每五分钟一人破产
    市场现在处在
    病去如抽丝的阶段
    哪里来的中央“默认”?
    金价油价与金融市场的正负相关性
    蛛网上的挣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哪里来的中央“默认”?
    2008年10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永琪

      ⊙张永琪    

      

      “18省市政府自下而上救房市,中央默认”的消息,10月16日赫然登上国内各大网站的显著位置。这似乎在告诉人们,中央与各省将要采取救市行动了。    

      近来一些城市楼市低迷,地方政府要不要去“救”,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中低收入购房户,感觉房价在整体上还是偏高,还是不堪承受。但尝到“房市财政”甜头的地方政府,早已沉不住气了,已在动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一部分购房者,帮助房产商把房价稳住,甚至把房价抬高。这样做,能不能“救”得了楼市,能“救”多大多久的楼市,本身就很是让人生疑。在这种情况下,不知是谁吹出的“风”,说地方政府这种救市行动,已经得到“中央默认”。其言下之意,地方救市不是孤立的,是有来头的,很快就会变为全国性行动。于是有开发商赶紧给自己打气,“房地产的春天将很快到来”。

      楼市不比股市,不具有统一性,同一性。一部分城市房价低迷,而另一部分城市的房价则依然居高不下。在许多三四线城市,房价不仅没有下跌,而且还在上涨。在楼市持续低迷的城市,政府为挽救“房市财政”,推出一些救市政策,只要不明显违反法律法规,你想救就救呗,若能够收到效果,付出大于收入,那算是一种福气。若收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那算你倒霉,损失也只是在有限的地区。但不论是否有效,这与“中央默认”有什么关系?如果有效,又何须“中央默认”?如果无效,甚至是个败笔,中央即使“默认”了,那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缺乏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搬出“中央默认”打气壮胆,既是不严肃的态度,又暴露出相关地方政府对救市缺乏信心,甚至还含有“逼宫”之嫌。地方救不救楼市,只关乎是否需要;已采取救市行动的,应该多从实际效果出发,不要用所谓的“中央默认”给自己壮胆或寻找借口;没有采取救市行动的,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尊重楼市运行规律,不该盲目跟风。假如受到所谓的“中央默认”误导而一股风地注资救楼市,那只会做出让纳税人愤慨,使自己后悔的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