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现在到底是缺乏理性判断还是说恐慌已经压抑住了理性?我以为两者都有。其实,从去年起大家就在经历信心的反转,可以说从“5.30”开始,市场的信心就遭受了重挫,在去年10月份之后信心反转进一步形成,到今年基本上被恐慌的心理占据。再加上外围市场的影响,基本上停留在冰点。近期政府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包括针对股市的,也包括针对经济的。但整个市场的信心变化还没有形成,中国有一句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现在就处在病去如抽丝的阶段。以中国的经济情况,股市是不应该这么差的。
当年的香港政府曾经跳到市场里面去购买大量股票,投资到基金。近期美国政府也跳到了市场里,研究金融机构,同时挽救它的整个经济危机。沪深股市现在也到了一个冰点,客观一点说,在我看来,很大程度是我们把他推下去的。
目前全球化如火如荼,但是与金融全球化相伴随的,却没有完美的金融协调机制,现在欧美的救市方案只是不得已的多边协调而已。像过去那样缺乏全球性的、比较透明的、有效的协调机制,对全世界,不光是发展中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是不利的。过去以美国为主导的协调已经不行了,现在连美国本身都需要其他国家的支持。这些国家怎么联合起来,建立更好的协调机制,现在还不清楚,十分不明朗。
通常,如果美国经济不行,在位的党派在总统竞选中会输掉,新上台的政府是另一党派的领导人,他们的政策其实跟上一届政府未必有特别大的差别,只是说法有很大的差异,最后的做法差异性并不是很大。如果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我估计可能会进一步减税刺激美国消费,还有可能美元进一步贬值,通过美元贬值刺激美国出口。另外有可能继续扩大政府的财政赤字,让美国经济渡过难关。增加对穷苦人的补贴,民主党更容易采取这样的政策。
现在大家谈得很少的美国生活方式,我认为是非常深刻的问题。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美国的经济危机,背后其实就是美国的文化危机。美国有一句话:“美国花了40年教会他们的清教徒考虑负债销售。”换句话就是今天美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跟过去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表现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不负责任消费。自己的储蓄率太低,完全靠美元的霸权维持运转,给我们的警示是过度的信贷消费,最后导致莫测风险。我们还是要记住一句中国的老话“出来混总要还的”。
也许因为汽车是跟金融关系特别密切的行业,它的消费或者说出售是依靠消费信贷,汽车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已经变成了金融行业。卖车不挣钱,就靠金融挣钱。
美国那些世界著名的大的汽车厂商,如果不会短期内面临倒闭风险,可能会加大在中国的投入,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从全球的金融机构来看,比如汇丰表现很好,原因是分散投资,利润不仅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新兴市场。企业也是这样,如果在新兴市场投资比重更高一些,在世界各地分布更均衡,抗风险就会更强一些。在全球经济冬天到来的时候,中国可能是相对来说比较温暖的避风港,所以他们会更加看重中国。
至于中国企业怎么走出去,那就得看我们怎么做了。第一,我们能不能提供更加廉价的汽车,他们要买更便宜的汽车。第二我们能不能生产更节能的汽车,这时候我们是有一些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