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特别报道
  • 9:金融·证券
  • 10:时事国内
  • 11:观点评论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价值报告
  • A3:基金
  • A4:期货·债券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特别报道
    券商正走向我国金融市场舞台中心
    风控,风控,“不要被自己打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正走向我国金融市场舞台中心
    2008年10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占武 屈红燕
      徐汇 资料图
      五年前,面对连续的熊市,证券行业许多问题曾经集中爆发,生存成了许多证券公司最大的愿望。2003年8月中国证监会果断提出严禁券商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等“三大铁律”,券商综合治理拉开序幕,券业逐渐由乱到治。

      本报记者最近用1个多月的时间对业内近10家不同类型的大中小券商进行了采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中国券商的发展变化:跨过生死门槛的券商开始遥望前方,百年老店方是永恒的光荣梦想;外部规则已经搭建,第三方存管和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机制保证让券商的草莽时代永远成为过去;内生力量也已经具备,业内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如何拼抢人才、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平滑周期、如何改善经营模式和如何基业常青,如何凝聚自己的文化等等。

      就在中国券商载着梦想准备起航之时,由华尔街次贷风暴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并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眼下,刚刚度过生存危机并在牛市中得以休养生息的中国券商无疑必须面对新的考验。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周期的变化,中国券商你准备好了吗?

      ⊙本报记者 殷占武 屈红燕

      采访那天的上午九点半,在江苏大厦45层的一间明亮的办公室中,招商证券副总裁邓晓力正在专注地收看彭博财经,我国A股市场当日开盘90秒的情况已经被迅速传遍全球。而在她2001年底回国之前,“你在华尔街日报上大概一个月两个月都不会看到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现在这哪得了啊,中国市场的变化开始影响美国。”这位曾长期服务于华尔街,毕业于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感叹道。

      一组数据为此提供了最好的注脚。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无法再被忽视。截至2008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600多家,总市值达18万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75%,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而在2005年底,沪深两市仅有3.23万亿元总市值;而在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

      站在大发展的起点

      世界关注中国资本市场,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博弈牵动着大国的博弈和兴衰。20世纪被称为美国的世纪,华尔街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华尔街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过程,也是美国从一个原始而单一的经济体迈向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过程。

      目前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在思考未来的发展时,资本市场无疑是力助中国崛起的重要工具之一。作为资本市场产品的提供者,券商也理应与中国资本市场一道走到金融中心的前台。

      证券公司的资本形成能力的强大与否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实体经济的强弱。虽然次贷危机让美国投资银行遭受重大打击,但是次贷危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投资银行滥用金融创新,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美国投行的传统业务并没有亏损。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市场化仍是不变的方向,做优做强证券公司阶段不可逾越。

      “如果证券公司不能成长为大型的与未来经济相匹配的公司,对国家是一种损失。因为我国最大的问题依然是资本形成能力薄弱,靠银行贷款,如果一旦遇到宏观调控,问题就会显现。如果通过资本市场把闲散的资金形成资本,将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相关业务发展较快的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先让我们走近这家较为有代表意义的本土证券公司。国信证券提出,我们正处在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伟大公司并产生伟大公司的时代,国信证券将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

      从优秀到卓越,多么迷人的字眼,这里面承载着多少奋斗者的光荣与梦想。

      规范桩基已经打下

      新业务机会将不断涌现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形容的那样,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式,开始的时候,好像是在地上爬,然后是站起来走,到了最后无疑是在飞。在十八年中,我国证券行业从无到有,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之后,现在的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力量正在推动这个行业步入“走”的阶段。

      证券行业的大发展的确才刚刚开始。国信证券这样展望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美好前景:一是中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四,但上市公司数量才1600多家,市场快速发展的长期趋势不会停止。二是中国的投资者开户量现在逾亿户之后,未来必然要发展到2亿、甚至3亿才会出现平稳增长的局面。三是中国正在经历所谓“第三次财富革命”,据麦肯锡预测,未来10年中国财富管理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而财富管理的最优选择、最佳方向就是资本市场。四是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将推出越来越多的创新业务,包括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直接投资、备兑权证、境外业务、做市商制度、新型资产管理等等,为证券公司带来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客观而言,行业处于大发展的起点。让我们听听总裁们的看法。

      联合证券总裁盛希泰把“走”看成是“行业处于伟大变革的前夜”。董事长马昭明则说,经过多年不断摸索的中国证券市场,已走上了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更重要的是已具备持续良性发展的内生性力量,这使得证券行业发展根基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因为行业规范的桩基已经打下,各种新的业务机会将不断涌现,这是券商走向繁荣的起点。第一创业总裁钱龙海说,“监管部门这几年最大的成功,就是综合治理初现成效。综合治理最核心的是什么,一个是第三方存管,一个是净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前一个可以确保客户资金是安全的,后一个可以保证券商死不掉,金融企业死是死在流动性不足问题,如果严格执行净资本管理办法,顶多某项业务上出现亏损,不赚钱,但是它死不掉。”

      平安证券董事长陈敬达,这位来自海外成熟市场有着30年行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坦陈,“海外都是用净资本管理的模式,允许券商做一些业务 ,风险大了,从净资本来压缩风险业务规模。”

      做好准备 担当大任

      在行业大发展的阶段,对于经历过四年熊市和三年行业清理整顿,曾在苦难的阵痛之后进行觉悟反省的券商,对于自己即将担当的大任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记者采访的大中小券商中,他们均表现出了对盈利模式的孜孜探索,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对风控的极度重视,对管理的精益求精,对创新的极大热忱。

      招商证券总裁杨鶤的话代表了券商为迎接大发展所做的充分准备。她说,“在这个过程中,一是风控,风控必须快速上去。二是IT的平台,许多管理靠人的手算是不行的。三是创新能力,每个新业务来了,不但业务本身、产品本身要解决很多创新当中的问题,而且还有组织流程、业务流程,所有业务的盈利风险成本之间的这种关系要搞得很清楚。最后是人才必须跟得上”。当然,券商走向我国金融市场舞台中心,乃至世界金融市场舞台中心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曾在漫漫熊市中对券业进行了深刻反省和叩问,在新的形势下,他依然很清醒。他说,我们浓缩了国外几百年的历史,几年就完成人家几十年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浓缩的快速发展的过程,快速发展过程中会带来一些比较粗糙的东西,这是加速过程带来的问题,也是正常的。

      正像《伟大的博弈》一书所说,华尔街的历史,是一部经历无数灾难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以防灾难再次发生的历史。相信我国的资本市场也会在磨砺中成长为与国民经济相匹配的大舞台,作为这个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我国的券商也将与资本市场共生共荣,走向金融市场的舞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