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A9:特别报道
  • A10:特别报道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土地资本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探索
    中国经济
    最困难时刻或已过去
    海外金融并购:是新机会还是新挑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最困难时刻或已过去
    2008年10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受华尔街金融危机影响,近来对经济前景悲观的声音太多了。尤其是少数“风派”人士的言论,热的时候助热、冷的时候助冷,乱人信心,于事无补。

      而正所谓“骤雨不终日”。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中国经济的最困难时刻或已过去。现在,除了信心之外,最需要的是勇气与应对技巧,是洞察力和决断力,是对经济乌云的辨析能力和对信息杂音的抗干扰能力。而有眼光的经济界人士,正可以为下一张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新版图提早布局了。

      试问,凭什么这么说?

      在解析之前,先要说明一下,中国经济今年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用3月份温家宝总理的话说,是国内外不可测因素多,决策困难。另外还有美元问题,美元跌跌不休,何时见底。从3月份到现在,这半年多时间可谓惊涛骇浪,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加上美国的华尔街金融大海啸,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不妨从内外两方面来观察。

      从外部看,尽管华尔街危机有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趋势,世界经济有衰退危险,但也引发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最明显之处有三,一是供求格局的变化,二是能源及原材料价格趋势的变化,三是美元及黄金价格趋势的变化。而这三大变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中国来说,其积极面要大于消极面。

      首先,受华尔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供求格局出现变盘。高负债国家的需求明显萎缩。特别是过度使用金融杠杆的国家,甚至有“国家破产”的信用危机。而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欧美国家。这些发达国家需求的减少,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全球贸易,进而影响全球供求,全球的生产制造。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利弊共存的因素。

      其次,受需求萎缩影响,近日能源及原材料等商品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下挫,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全球通胀的压力。尤其是石油价格一路下泻,从140多美元跌至60多美元,跌幅超过50%,而原材料及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也是如此,市场哀鸿遍野。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对像中国这样发展快速的新兴国家来说,是件好事,对化解输入性通胀有明显作用。

      再次,在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在拿出真金白银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注入流动性的时候,美元出现了走强的苗头,黄金则露出了颓势。美元如此表现,不是美国经济已经走好,而是其他经济体开始转坏。但美元的转势,对石油及原材料价格的走向,是有决定性影响的,同时对美国债券也有重要影响。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偏于利好的因素。

      从内部看,中国经济从年初的“两防”到不久前的“保控”,直至现在强调促增长,政策导向已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经济试图改变以往外需依存度偏高,寻求内外需均衡发展的新模式、新增长点的关键时刻。在政策导向和需求环境都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风险已经解除,这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政策导向发生明显改变,资金面趋于宽松,财税及其他政策对外向型企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扶持力度加大,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就业问题、企业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转型与再生能力。同时,这些政策的出台,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增强全社会的投资信心。

      其次,需求的明显变化,不仅表现为外需的被动式调整,同时也表现为内需的主动调整。而中国的外需,并不局限于发达国家,对新兴国家及其他市场,同样也有吸引力。因此,现在改变的是外需结构,包括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而内需的变化,则有更长远的战略思考,这就是除了城市人口,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如何释放,也是一个大话题。

      现在,对中国的内需,不仅国内企业十分关注,国外也把世界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这是非同寻常的。

      在上半年诸多不明朗因素现在已经逐渐明朗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可以说已经渡过了迷茫期,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在世界经济大破大立的历史转折关头,如何因势利导、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同时又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需要拿出大智慧、大胆略、大勇气来。而看不清状况的过度悲观,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判断,也对经济的平稳运行有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