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特殊性在于,每年有1700万以上的新增劳动就业人口。即便是保证居民生活水平不下降,以2007年全部劳动就业人口约10万亿元的收入数据估算,考虑5%左右的通胀水平,年底收入就应达到10.5万亿元。再以平均1.5万元以上的劳动产出效率估算,新增的劳动就业人口需增加3000亿元收入。所以,一旦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不仅会造成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还会带来失业率的大幅上升。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已降至9%,保增长自然已如箭在弦。
然而,从经济增长的现实条件来看,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势必得到修正,而继续倚重投资的发展道路也不可取。于是,保增长的重任无疑聚焦于消费需求,并重点锁定内需的提振。上周以来,一系列保增长的措施如期出台,涉及财税、货币、外贸、投资、农业等方面,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不可否认,保增长不可能不付出一定的代价,其中适度通胀及适度赤字就是必须直面的问题。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通胀压力已显著缓解,9月份CPI已回落至4.6%的年内低点。其中,除了翘尾因素的回落外,更主要的是食品价格的显著回落。发改委此次上调粮食收购价,无疑会对食品价格的上扬形成支撑,加之年初翘尾因素比较明显,明年CPI依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除了上述提振内需的举措之外,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也已提上议事日程。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可以有效降低个人税赋,从而提高实际收入水平。而减免企业税赋,则有助于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对于企业的持续经营及增加员工收入,均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振内需的同时,也会降低财政收入,最终会导致财政盈余的下降甚至财政赤字的发生。财政部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4217.22亿元,同比增长3.1%;财政支出4948.94亿元,同比增长11.6%,当月形成财政赤字731.72亿元。
可以预见,在更多提振内需政策即将出台的背景下,适度的通胀及适度赤字均有可能发生。关键在于是否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通胀,是否属周期性而非持续性的财政赤字。在经济增长接近底线之际,容忍一定的通胀而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以及允许适度的财政赤字而确保未来持续的盈余,均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