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特别报道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专 版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2008 年 10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吁请高度关注居民收入增速下滑
    尽早脱离简单刺激经济的政策轨道
    布莱尔金口聚财
    破解“两难”的“药方”到底是什么——新医改的核心问题
    远期外汇交易,福兮,祸兮?
    保增长的代价:适度通胀及赤字
    美国实体经济危机刚刚开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远期外汇交易,福兮,祸兮?
    2008年10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曹 阳
      ⊙曹 阳

      

      2008年10月的汇市风云变幻。在“次贷危机”蔓延全球,世界经济放缓,资金回流美国救市的背景下,欧元、澳元、英镑等高息货币在经历了一轮大涨后大幅回落到2007年中期以前的低点。国内虽然金融开放度不高,金融机构投资海外市场损失有限,但伴随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去年人民币快步升值,国内远期隐含利率偏离市场利率之际,不少国内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了贸易融资业务,并以远期购汇还款配套,以分享人民币升值收益。如今贸易放缓、非美货币的大幅回落,可能面临着违约等市场风险,在权衡新兴业务扩张与经营的稳健性问题后,如何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更值得关注。

      笔者认为,去年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的外币贷款激增,贸易多元化、紧缩性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追求新兴业务高增长是主要背景,而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分享升值收益是根本原因。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此类交易风险可控,银行可获得远期买卖价差收益,但考虑到最近非美货币汇率的急剧变化、中国目前贸易环境恶化,今后一段时间可能的违约风险依然无法忽视。

      第一,从主要国家汇率变化来看,与目前的即期价格相比,当时签订的远期购汇价格早已不具有吸引力。比如去年9月底签订的本月履约的远期欧元、澳元购汇价分别约为10.26、6.22,而目前的即期价格则分别为8.53和4.25左右,以此推算,分别回落了16.86%和31.68%,也就是说目前即期购汇价和远期履约价出现交错变化,企业存在主动性违约或展期的动机。

      第二,考虑到在全球经济放缓、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企业可能会由于经营困难、破产清算等原因,被动性违约,从而使银行面临平盘后的外汇敞口。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外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了不少比重,而此类贸易通常需要在进口原材料时开设进口信用证,办理外汇贷款,并配套远期购汇,在出口后才能完成还款,一旦出口下滑,银行可能面临贷款损失、远期敞口暴露的双重损失。

      因此,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在已面临企业盈利下降,房地产低迷,不良贷款率可能反弹的情况下,更应加强外币贷款的风险监控、评估或有外汇敞口头寸,提高整体风险管理能力,研究、开发信用违约互换为主要产品的衍生工具来避免新增盈利增长点出现收益过快下滑。同时对企业而言,远期购汇交易充其量只起到了为进口锁定成本、避险功能,只有了解客户及其贸易对手信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定价能力才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长久之道。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金融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