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观念和体制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大力的发展。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处于低迷的交易格局,宏观调控和市场环境为超常规发展中国的债券市场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数据也显示,债券市场正在成为许多中国企业融资新的选择。据中国证监会统计,2008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IPO融资额为906.02亿元,同比减少了33%;而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发行规模及筹资规模却大幅提升,上半年已经发行的30只企业债和13只公司债合计募集资金929.5亿元,这也是上市公司债券融资额首次超过股市IPO融资额度 。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市场时机,超常规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特别是备受投资者欢迎的公司债、企业债、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等品种,加快建立统一监管、交易的债券市场体系,简化规范发行核准环节,提高发行效率和询价市场化,扩大债券投资者队伍。
笔者认为,弱市期间超常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恢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平台,具有筹融资的基本功能。目前股权融资由于二级市场低迷,IPO、增发、定向增发等筹资方式无论从筹资成本、筹资效率或筹资金额,都无法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发展债券市场可以恢复资本市场应有的融资功能,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及时为企业提供经营资金,稳定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为二级市场的回暖甚至反转奠定实体经济的坚定基础。
其次,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控制权的配置问题。一般说来,债权人有固定收入索取权和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时的相机控制权,可以减少经理人对现金流的滥用,从而减少代理成本,特别是有助于改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下的“内部人控制”。因此发展债券市场可以利用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债务来约束企业经营者,缓解公司内部利益冲突,克服代理问题,并且实现控制权的重新安排,促进股东及相关利益者收益最大化。
第三,有利于促进中国利率市场化。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债券市场的发行和交易规模与GDP、股票或者银行贷款规模相比,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现。迅速发展壮大我国的债券市场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体系,加快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步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丰富市场的投资品种。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队伍(如保险、社保基金、银行等)的不断壮大,对固定收益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目前我国市场上缺乏债券投资品种,特别是机构青睐的、规模更大、利率和信用利差层次更广泛的公司债券,难以满足资金配置的需求。当前存在的降息预期增加债券的投资价值,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提供良机。
第五,改变发行人对股权融资的偏好。股权分置改革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利益与市值相关性较小,控股股东、经理层和流通股股东的目标函数不同,加上缺乏现金分红机制的政策约束,我国的融资顺序并不遵循西方国家“啄食顺序”理论,企业对股权融资似乎尤其偏爱。但是股权融资偏好使股本迅速扩张,公司业绩无法跟上股本扩张速度,往往导致经营效益下降,从而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随着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理念的深入和强制性现金股利政策的约束,发展债务融资有利于改变发行人对股权融资的偏好,回归理性的筹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