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季报特刊
  • B2:季报特刊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数据大全
  • C4:数据大全
  • C5:数据大全
  • C6:数据大全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8 10 3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季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季报特刊
    增持成风 百余家公司获大股东“力挺”
    房地产公司惯性冲高 业绩增长难掩资金隐忧
    纺织服装类业绩分化
    上游企业下滑明显
    可售金融资产降四成 上市公司利润“存折”缩水
    上市银行业绩环比收窄 “三驾马车”任重道远
    中小板公司“冰火两重天” 现金获取能力面临大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增持成风 百余家公司获大股东“力挺”
    2008年10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应尤佳
      ⊙本报记者 应尤佳

      

      进入第三季度后,获大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数量激增。8月17日,证监会修改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此举宣告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规模增持的开始。于是,整个第三季度几乎成了增持的季度,增持公告此起彼伏,增持幅度越来越大。据聚源统计,截至昨日,已有101家上市公司获得股东增持,其中绝大部分增持来自于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

      8月17日,证监会修改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按照新规定,持股比例超过30%的股东,如果想在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2%的上市公司股份 ,那么该股东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以简易程序免除要约收购义务。

      这为大股东的弱市增持打开了方便之门。此后,有研硅股、新兴铸管等成为获得大股东增持的一批上市公司,这批公司的大股东们谨慎地通过二级市场陆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确保增持数量不超过总股本的2%。由于按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不能在增持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上市公司股份,这等于变相延长了这些大股东们的限售期。

      闸门即开,增持案例越来越多,增持股数也在不断攀升。海泰发展、ST渝万里等公司,由于大股东持股份额不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0%,没有要约收购之虞,因此增持量远超2%。其中,旭光股份的大股东增持数高达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001%。

      在这场大规模的增持运动中,大型国企占比不小。此前不久,中国石油集团大举增持中国石油,增持数额达6000万股,动用资金超过7亿元。中国联通也毫不示弱,增持了上市公司近5000万股。事实上,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也获得了中央汇金公司的增持,大量权重股股东在响应着增持号召。

      “国有大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增持,”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这类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大,大股东的增持不仅对上市公司的股价是一种支撑,对建立上市公司的形象也大有裨益。”

      无论是获得增持的国有企业还是被大股东“抄底”的民营企业,业绩好的公司占了增持大军的大多数。“一些公司的大股东之所以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可能就是因为感到股价被低估,从而逢低吸纳,他们一来看好公司前景,增加持股比例,二来也希望能对股价有提振作用。”

      而另一位分析人士则表示,区区2%的增持不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对大股东来说都无关大局,但增持行为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姿态。“现在大股东增持的数量还不够多,在全部上市公司中的占比还比较少,”他表示,“增持上市公司对大股东的战略眼光、财务状况、现金流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是想增持就能增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