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季报特刊
  • B2:季报特刊
  • B3:上市公司
  • B4: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数据大全
  • C4:数据大全
  • C5:数据大全
  • C6:数据大全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8 10 3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央行再度降息乃顺势而为
    新兴经济体能否如愿扩大金融话语权
    提振市场信心
    最好顺势而为
    微软瞄准了我们在知识产权上的盲区
    松信贷政策取向
    可能保持较长时段
    富通集团涉嫌瞒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微软瞄准了我们在知识产权上的盲区
    2008年10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田 立
      激励智慧,提高效率,这不就是现代经济配置资源的原则吗?很可惜,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却似乎“忽视”了这一点。为了提高资源效率,我们呼吁放开能源价格,呼吁改革税制,却总是冷落了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田 立

      

      微软的“黑屏计划”已经正式启动了。这一意在保护微软知识产权的计划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尤其是中国的用户群,由于大多在使用非正版的微软视窗软件,受到的冲击最大,反响自然也就最强烈。

      抛开感情因素和现有法律规章不说,其实这次黑屏事件原本是可以给中国的软件产业带来巨大机会的,假如(当然是我们的想象了)某中国软件开发商能在这个时候宣布:开发中国自己的视窗软件,并且保证以低于目前市场上正版Windows的价格(比如低一半,这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推向市场,那么我相信,微软的黑屏换来的将是中国某软件开发商股票的一路红盘。但显然,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国内的软件开发商宣布过类似计划,当然也就没有看到我想象中的红盘了。

      其实,这样的想象的确有些幼稚,微软公司在采取黑屏行动之前怎么可能不把这种可能性考虑在其中呢?要不,黑屏行动岂不自毁前程,将偌大的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了吗?那么,是什么使得微软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挥此重拳呢?我想,应该就是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薄弱点。

      因为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的软件开发商面临的困境比微软所面临的要窘困得多。由于有包括微软在内的同类产品的“示范效应”,我们在开发这类软件的投入可能比微软当初要小得多,因而价格上可能要有很大优势。但是,如果中国的视窗产品也被大量盗版呢?我们的开发商能否像微软那样有足够的实力抵御“被盗”风险呢?这恐怕是中国的开发商最担心的事情,也可能是在黑屏事件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机会时却不敢把握的最重要原因吧。

      微软因为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必要的保护而“严惩”中国用户,而我们的软件公司同样是因为担心得不到必要的保护而放弃占领市场“良机”,这些问题说到底是知识产权制度问题。有人说,现代经济体系之所以能在非计划状态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原因就在于科学有效的产权关系。这样的认知放在有形资产上大家是认可的,就像未经你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迈入你家半步一样“天经地义”。然而对于无形资产,这种认知似乎就不那么普遍了,尤其是面对知识产权时。殊不知,明确知识产权关系,对于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甚至大于有形资产。

      什么叫知识产权?先把枯燥的概念放在一边,有一个生动的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其深刻内涵。这个生动的解释来自林肯,他在解释“专利”含义时将其比喻为“把利益的燃料喷洒在智慧的火焰上”。我敢说,直到今天,也没有谁能比林肯对知识产权的诠释更准确、更精练了。这句话的第一层含义揭示了财富配置的原则,既然资源是稀缺的,它就应该以尽可能高的效率来使用,而能够以更高效率使用资源的人就是那些充满智慧的人,只有让这些人掌握更多的财富(资源配置的介质),才能让资源化发挥出最优的效用。其第二层含意揭示了智慧的激励机制,那就是让智者拥有更多的财富。激励智慧,提高效率,这不就是现代经济配置资源的原则吗?很可惜,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却似乎“忽视”了这一点,因而没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来。

      过去我们常常把“效率就是金钱”挂在嘴边,却很少有人把它落实在行动上。现在我们倡导“效率就是价值”,是否会有更多的人认同呢?过去这一年多,大家一直在争论救股市还是救经济,如今金融危机的蔓延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实体经济对股市的意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如何拯救经济了。但怎么才能救经济呢?可选择的路径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提高效率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日本人曾经靠着“生产效率”创造了牛市,美国人靠着“办公室效率”创造过辉煌。我们靠什么呢?恐怕也离不开效率二字。

      中国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使得很多人偏重速度,似乎只要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住,GDP不断增大就行了,这是错误的。经济起步时,靠粗放的投入就可以把速度带起来。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投入就不是关键因素了。突破瓶颈的关键是效率,而最根本的力量是资源的配置效率。我们呼吁放开能源价格,呼吁改革税制,都是希望提高资源效率,但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这一条却往往被忽视,是不是有“舍近求远”的味道呢?

      我们暂时还不能指望打造出一个类似微软的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相信也不是人才问题,而是由于我们还没有打造出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没有一个激励智慧的机制。这个问题不仅在类似软件开发这样的科技产业里有,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如果我们能尽快自己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相信中国的经济可以就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股市的表现也会大大改观。

      林肯那句至理名言被镌刻在美国专利局门顶的石碑上,140多年来见证了美国经济发展壮大。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要想攀上新的高度,还需付出加倍的努力,而这一切努力的基石——我相信——就是要把利益的燃料喷洒在我们的智慧火焰上。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