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1 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介入366”项目让当代艺术直面公众——三位艺术家谈上海证大现代美术馆
    看一看“介入366”项目的财经层面
    当代艺术应该有文化针对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代艺术应该有文化针对性
    2008年11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沈其斌谈“介入”

      ⊙本报记者 邱家和

      

      “目前我们的公共空间里的艺术是什么?常常是花瓶,是装饰品,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城市雕塑,在专业圈里叫‘菜雕’。艺术被社会的文化机器边缘化。其实,当代艺术应该有文化的针对性、当代性,应该对当今的社会与文化提出质疑,而不应该停留在大众文化、娱乐文化的层面。”

      整个项目的开支逾两千万

      谈到“介入”项目,沈其斌介绍,这是一个完整的计划,有4个步骤:一、策划实施;二、.研究出版;三、举办文献展;四、.举办国际巡回展。因此整个项目开支浩大,原来的预算达到1200万元,加上在实际实施中其他合作机构以及参与项目的艺术家的支持,实际的开支也许超过2000万元。

      他说,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月都有一个预算,然后去实施:联络艺术家、网上发布已确定的每天的项目。有的项目发布后当月完成。每个月都有一个总的评估,包括决定哪些作品是否应该由证大收藏。

      做“介入”是一种姿态

      沈其斌指出,他做了6年的美术馆馆长,总是在想,艺术对当今的文化建设有没有意义?西有人提出,美术馆是“白盒子”,其中的艺术是公共知识分子的“圆桌会议”。确实,大部分当代艺术家的经验,都是从美术馆、从艺术史中得来,和现实生活没有关系。作为总策划人,沈其斌坦言,为什么要做“介入”?这是一种姿态。

      不过结果却使他发现,这个项目最初设定的对象、目标和结果之间,有很大的误区。有的在实施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刘瑾的作品带来的社会反映以及媒体的大量报道等。暴露了社会乃至媒体对艺术的容纳有限。他承认,这永远是一场赢不了的战争。整个项目对社会的作用有限,对艺术家倒是很有帮助。

      经费几乎削减了一半

      他表示,这一年来就像养了一个孩子,会有各种情绪,会头疼脑热,伴随着激情与烦恼:有的项目会做得很充分,实现得非常好;也有的项目因为经费的限制、可操作性等等,有的好创意却没法实施;有的项目有难度,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实在完成不了就网上公布。好在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出现。

      不过他透露,从9月起拨款就有问题了,到10月份就基本停了。他的对策是,把美术馆的其他费用节省下来,坚持做“介入”项目。他指出,项目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负责项目运转的是一个16人的团队;还有是艺术家的住宿费,因为参加项目的艺术家超过了1000人;还有就是宣传费用。他说:非常自豪的是,每个项目都身体力行地在实现。媒体做了大量报道,仅上海电视台人文频道对“介入”项目的报道,已经达到了357分钟,可见报道量之大。他相信,即使今后项目拨款完全停了,他们也能按计划把“介入”项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