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焦点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市场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1 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首届杭州·中国艺术品收藏
    与鉴赏高峰论坛在杭州隆重举行
    郑重:走街串巷写收藏
    书画“臆造”造假法
    之近现代书画伪作辨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书画“臆造”造假法之近现代书画伪作辨识
    2008年11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鼎
      图1
      图2
      ⊙黄鼎

      

      近现代与古代名家书画相比,它在艺术之外最突出的不同处是生成年代距现在相对较近,“能见度”相对高。那为什么现在世面上还会有许多“臆造”出来的近现代名家伪作呢?答案不外乎居于这三点之中:(一)社会上确有许多爱“跟风”的盲目崇拜型的收藏人,他们纯粹是以投机、投资心态来做艺术品的鉴藏。这些人对名家作品的艺术要素知之甚少,常常是一听到某名家的名字就心血来潮般地要购买;(二)我国幅圆辽阔,收藏人群众多,而每个地方的鉴藏者对各流派名家艺术的认识与了解程度必有深浅差别。如北方收藏者对南方的书画名家就不一定都能做到个个都熟悉;反之南方的收藏者对北方的书画名家也难做到尽人皆知。据知情者透露,当今“臆造”的浙派、海派名家伪作出现在广东地区或东北一带的概率极高,说明“臆造”的伪作在跨地区作抛售时较容易显示“威力”;(三)每位名家作品必有早、中、晚期之别,一般来说名家们的作品总是以中晚期创作的(那种类型)为世人多见,而“臆造”的赝品往往会被那些不法经营商谎称是某名家的“早期作品”,从而误导那些经验欠丰富的收藏爱好者。

      被国内鉴藏界誉为“中西融合派”大师林风眠的作品近些年曾被“臆造”过不少,且由于南方的收藏家对林风眠的作品相对较熟悉,故而这类伪作多数被投拍于北方地区的各拍卖行中。如去年秋季,我就曾在北方的一家拍卖行看到了图1,此件署名林风眠的疑伪成品。尽管此画的纸质已经发脆,画面貌似布满了暗赭色的水渍,但从此成品笔墨与造型的丝毫无“东方元素”之状判断,它决不可能是暑名者的手迹。该时,我还在预展现场注意到,有好几位当地的收藏爱好者对此画是仔细地看了又看,像是极感兴趣的样子。这似乎应证了我关于近现代书画“臆造”成品在异地(抛售时)魔力大增的观点。图2是林风眠同类型代表性真迹作品,它有笔有墨,造型简括而生动,艺术技法具有中西并用的特色。这也是该画家不论早、中、晚期作品一以贯之的创作模式。相比之下,图1疑伪成品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还有一种属非真正意义上“近现代名家书画”的近现代“名人书画”,现在也频繁生出“臆造”伪作。那些作“名人书画”者,原本就不是职业书画家,他们因“身份”因素使得偶尔为之的笔迹也被视为是收藏品的一种类型。当今市面上有许多号称是林则徐、慈禧、孙中山、蒋介石、吴佩孚、鲁迅、梅兰芳等名人的手迹,其绝大多数也都是“臆造”品,鉴定它们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辨识近现代名家的暑名作品,千万不能一看“名头”就“先入为主”,而应以“平常心”判断其真伪。只要是“臆造”的成品,一定最“怕”那些对当局名家的从艺经历与艺术特质有较深入了解与认识的鉴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