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焦点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市场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1 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首届杭州·中国艺术品收藏
    与鉴赏高峰论坛在杭州隆重举行
    郑重:走街串巷写收藏
    书画“臆造”造假法
    之近现代书画伪作辨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郑重:走街串巷写收藏
    2008年11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约撰稿人 石建邦、周隽
      ⊙本版主持 杨琳

      特约撰稿人 石建邦、周隽

      

      生活中,郑先生是位直率快乐的老人,交谈之中他每每把人逗乐,大家笑作一团。谈及书画和那些收藏界艺术界的忘年之交,他总有说不完的话。在众多艺术家收藏家当中,他与唐云先生(当代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先生(当代著名鉴定家、书画家)感情最深,谈到兴起时他拿出一卷唐云的梅花诗手迹与作者分享。画家在世时,郑先生曾悉心整理出所有唐老的咏梅题画诗词请其逐一抄录。展开手卷,文人俊逸洒脱之气扑面而来,郑先生指着某节诗末的一处墨痕得意地回忆:“有一次他抄得烦了,突然停手说我不给你抄了,然后就在纸上乱涂起来,我马上把卷子抢下来,改天再拿去请他继续抄。”无意间,信手意气的涂鸦成就了整幅书法独特的节奏韵律,更记录下多年以前的一段深厚友谊。

      

      源自种田父亲的艺术熏陶

      采访者:您记录了许多文化人的故事,并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一开始怎会去结交他们的呢?对于有学养有情操的人产生要去亲近的想法,是这样吗?

      郑重: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喜欢文化人,与他们交往并不为了讨画讨字,单纯地觉得看他们的画,读他们的诗词很好玩,那并不是一种崇拜名人的心态,而是一种好奇心。我从小就喜欢书画,也说不出为什么,我父母甚至都不识字,一定要追究的话大概和我父亲种地有关。我父亲是个种田高手,种田对他来说好像进行艺术创作,他很讲究作物品种的搭配、耕种的诀窍,即便耕地都比别家耕得漂亮,他翻的地像瓦片一样一片片地隆起来,跟幅图画一样,这样的庄稼自然长得特别好,然后他每每还要自我欣赏一番,这大概对我有一些艺术熏陶(大笑)。令外,我大舅夫是中医,那时住在小镇上,他平时也画画,我从乡下到他家玩,经常看到他在画或者正和朋友交流书画,于是我就跟着学,在广廉纸上画梅兰竹菊,糨糊一贴挂在家里。大舅夫对我影响很大。小学、中学时的美术老师也影响了我。其实我自己不怎么画,就是喜欢看。

      采访者:最初如何与上海的收藏家们相识的?

      郑重:最早其实是认识了一些书法家,比如杰出学者、诗人、书法家沈尹默和书法家胡问遂(师从沈尹默)。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进入报社工作,社里要给报道写标题,胡问遂住得离我们社近,我就找他给我们写。与沈尹默相识则是因为我有个朋友向他学书法,我就一天到晚跟着同学去沈先生那儿。然后开始接触到画家,上海老一辈的画家我全都接触过,最后才通过画家们认识了一些收藏家。

      

      感悟老一代收藏大家的超脱之气

      采访者:对那个年代上海的收藏家是何印象?

      郑重:上海的收藏家和北京的不一样。北京的多为前朝遗老遗少,上海这些多是资本家,他们都是自己花钱买东西,我觉得那才算真正的收藏家。一般资本家给人的印象只是做生意、赚钱、玩乐、穷奢极欲,其实收藏家都很节约,他们的兴趣不在吃喝而在书画古玩,一有闲钱铁定拿来跑古玩市场。我碰见过一位藏家,在那个年代就已经买了转椅,房间四周挂一圈画,转椅放中间,人坐上去“呼”这么一转,这样看画。我到他家去他也让我这样欣赏他的藏画,一边看他还一边感叹:“唉!神仙过的日子!”真正的收藏家就是这样的,把书画当作老朋友。“文革”前后,我跟他们相识的时候那些人多数已经倒霉了,他们虽然住得破破烂烂,却能变戏法一样忽就掏出一块古玉,从大衣口袋里抽个卷子出来,那真是视藏品如生命,视财产如浮云。收藏家们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并没有玩物丧志,作为民族资本家,他们将自己的事业打理得很好,又多是爱国人士。其实我觉得历朝历代的收藏家都是一群“超人”,超脱的“超”,即使古时一些收藏家身处官场也是一样超脱,比如米芾。

      

      收藏需要雅根

      采访者:您的第一件藏品是什么?

      郑重:是沈尹默的一幅字。他给我写过几幅字,第一幅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整篇的草书。当时我还不怎么懂行,后来拿给谢先生一看,他说这张字难得啊,沈先生很少写草书,非常稀奇。那便是我的第一件收藏。

      采访者:这是个很高的收藏起点,从此您就开始收藏了吗?

      郑重:我不经营收藏,藏品都是免费得来的,例如我有一方印叫“见时容易”,朋友相赠的,得来时还挺不以为然的。做收藏真是乐趣无穷的事情,光研究画家的印章就很好玩。吴湖帆有一方“与美人同梦”,这里有个故事,他读《美人墓志帖》,睡觉时都把那帖放在枕边,于是刻了这方章。这些人既有学养又性情,研究起来会很有意思。每一方闲章的背景,什么出处典故,那真是一门学问。但收藏对人的要求很高。张大千说搞收藏需要雅根,要有钱,还要有闲,眼力是次要的,只要有钱有闲看的东西多了眼力自然能提升。现在很多人无法完全陷入收藏的快乐中就是欠缺这些条件。

      

      感恩之心让他走街串巷撰写收藏

      采访者:撰写收藏家、画家传记的初衷是什么?

      郑重:深入了解了那些收藏家的经历之后,萌生了为他们立传的念头。通过谢先生,我认识了一些上海博物馆的鉴定家及工作人员,他们整天给我讲收藏家的故事,那时我才真正开始对收藏家产生兴趣。但对收藏家的深刻认识还要归功于八十年代上海市委组织的一个写作项目。当时我申报了博物馆与收藏家的选题,于是开始收集资料素材,我从博物馆调出当时的收藏档案,翻箱倒柜地把那些资料统统找出来看了一遍,从中获得许多发现。这些收藏家令我肃然起敬,他们太了不起了,为国家捐献出如此多珍品。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上海博物馆。潘达于的青铜器,过云楼的书画,胡慧春的瓷器,就这样集各大家所藏才支撑起一个上海博物馆,中国整个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才可能透过藏品体现出来。当时我就想,他们对我国文化事业的贡献太大了,一定要把他们的付出写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就是带着这份感恩的心情,我开始为他们写书,整天走街串巷,背着小包出入那些收藏家家里,那些人的孙子辈可能都没我了解他们。

      采访者:您对华人收藏家大会有何期待与建议?

      郑重:我是搞新闻出身的,注重现实性。上海老一辈收藏家为中国的收藏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都已过世;现在举办华人收藏家大会,应把目光投放于新兴收藏群体,展示中国新一代收藏家的成绩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