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基本力量,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动能还十分强劲,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是十分健康的。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占世界第一、利用外资水平占世界第二、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了世界第三、经济总量的位次已排名世界第四等一系列数据,均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良好的。
在这样的基本面背景下,市场各方对“十项措施”的效应均抱有十分积极的乐观预期。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瞿鹏分析认为,当前,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能对宏观经济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我们要考虑到财政手段有一定杠杆效用,目前大约为1.2倍。如果2009年政府主导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个百分点,拉动GDP3.3个百分点。”他乐观预期,2009年,我国GDP增长保持在8%以上丝毫不成问题,而且财政政策仍有很大的运用空间。
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梯度发展格局: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从城市到农村,呈现一种渐次提高、逐步发展的格局。这种发展格局为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内部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前提。虽然,这种发展格局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和乡村的差距,但换个角度来看,这种梯度发展格局恰恰为我国当前保增长提供了广阔的政策运作空间。
国内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最近感慨地说,中国的幸运在于,城市和乡村、东部和中西部都有很多地方需要政府投资,有很多基础设施需要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去建设和改善。而在日本和欧洲,由于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已经十分完善,地区差异也很不明显,政府想加大投资也找不到着力点,效应也难以显现。
鉴往知来,一到两年内,4万亿元的巨额投资规模,随着“十项措施”的逐步落实,必将为中国经济运行注入新鲜活力,其所显现的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效应,将又一次刷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又一次大幅提升。
不容否认,受国际金融海啸和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一些外向度相对较高的企业,在短期内面临一定程度的困扰,中国经济运行也因此接受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程度的考验。但是,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国内无数潜在的投资机会,为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度过短期难关提供了坚实基础。“十项措施”的及时出台,无疑更加夯实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