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飞勇
“由于金融风暴并加上国内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已感到阵阵寒意。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融资困难、出口锐减、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大大挤压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更是遭遇困境。” 11月11日,由民建中央、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区政府主办的2008中国(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希望与会者把目光更多地集中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组。中小企业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呢?
“当前非常重要的就是尽快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陈昌智称,在经济衰退期,中小企业起着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他呼吁从三方面入手加大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克服当前困难。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陈昌智认为,近年来,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了不少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政策,但其中涉及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条款较少,这与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程度相比差距甚大。
陈昌智表示,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从两方面努力:
首先,落实行业准入等相关政策,实现市场公平竞争。应切实落实“非公经济36条”中相关的行业准入政策,除国家明确禁入的领域外,其他行业都应逐步对民资开放,对外资开放的行业,要坚定不移地对民资开放;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应着力建设国家创新政策体系,对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市场开拓给予大力扶持;建立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允许有科技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以弥补企业在科技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造成的损失。陈昌智称,近期还应加大法律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应付国外货款拖欠的有关诉讼。
其次是制定和落实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税收政策。
给予金融服务支持
陈昌智指出,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只有10%左右,80%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我国不少地区缺乏与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特点相适应的贷款担保或保险的机制,而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的规模较小,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快速发展。
为此,他提议采取三大举措改变这种局面。
第一,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受信额度。积极发展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社区专业银行,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痼疾,减少信息、谈判和监督的成本。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制度,使无形资产也能够作为财产抵押,在适度控制担保风险的基础上合理扩大信用担保的覆盖面,允许企业按有关规定以知识产权和有效动产作为财产抵押向银行贷款,以解决中小企业在推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二,加快构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适时推出创业板,使更多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优质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建立全国性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息共享平台,使其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的融资场所。积极发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债券市场,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债券融资。
第三,尽快建立跨部门征信系统。
健全市场服务体系
陈昌智还表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时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国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信息,因而迫切要求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他说,“虽然我国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发展较快,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中介组织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立的社会服务体系相比还很不完善。”
对此,陈昌智同样提出了解决办法。
一是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包括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积极促进各类“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大力发展人才中介和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对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规范管理,发挥行业协会掌握中小企业情况、行业动态、技术发展方向等的专业优势,替代政府牵头组织专家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进行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技术创新等提供集中高效的服务。
二是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创新。着重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以实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创新合作中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着力推进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合作创新的风险分担与收益共享机制,使中小企业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
对于中小企业本身,陈昌智希望他们从“危”中看到“机”,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支持,而是在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治理结构的同时,努力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