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11 1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事实变了,想法就得变
    高尔夫赛场:
    当今中国
    新社会阶层折射镜
    经济寒流凸现中国企业病态
    英国人怎么看美国新“黑”总统
    至今我无法面对他无助的眼神——市场人物素描系列之送水工老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寒流凸现中国企业病态
    2008年1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育琨 沈飞昊
      ◎王育琨

      管理专家,《经理人》商学院院长

      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中国接连有企业清盘关门。可是,深入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的倒闭其实是因为偏离了制造业经营的本真与金融危机关系甚微。

      江龙控股30亿资金窟窿

      10月6日,浙江江龙集团因为董事长夫妇逃遁而全面停产。此前8、9月份接连发生了一系列反常事件,昭示了企业危机的特质:

      所有融资回来的钱连利息都不再支付;国外几笔高额货款似乎没有入公司总部的账;凡是可以立即变现的坯布、成品都被疯狂贱卖;江龙从苏南赊欠坯布进价10元一米,到绍兴9.8元卖掉变现;某些印染订单成本要2元一米,陶寿龙要求对方1.8元付现金就做;财务部的所有财务账本都被倒进锅炉里烧了;陶寿龙价值200万的奔驰200消失了,其夫人严琪价值175万的陆虎越野车也没了;陶寿龙一张价值上百万的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也出现在别人手中……

      终于,今年10月4日,陶氏夫妻失踪。两天后,江龙全面停产。据不完全统计,江龙集团总资产22亿元,银行负债达11.5亿元,对外担保、民间借贷以及供应链欠款合计约20亿元。大量资金去向不明,所有案底被毁。

      原来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借口。这个江龙集团是因已沦为敛钱工具而自吞苦果。

      “糖王”不归路

      相比债务加身而又疯狂抵押担保转移资金的江龙控股,有广东“糖王”之称的庞贵雄无疑还有着强烈的自责。在与市场“对赌”而最终深陷债务泥潭而不能自拔后,他感觉愧对利益相关者,愧对社会,10月15日跳楼身亡。

      广东中谷糖业集团,由广东中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六间制糖子公司、一间生物技术工程公司、一间活性干酵母公司以及多个甘蔗种植农场组成,是一家集种植、生产、储运、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可是,多元化非但没有帮助“糖王”度过糖业难关,还使他深陷债务泥潭。

      “糖王”在白糖期货市场进行巨额的投机性做多。今年元旦至春节期间,白糖期货价格由每顿3600元一路飙升到每顿5385元。但随后急转直下,白糖901合约至10月10日已最低跌至每顿2652元,比峰值缩水一半有余。而此间中谷糖业集团不仅没有逢高售糖,反而将糖抵押给银行,换回资金寻求扩张。抵押品价值急剧缩水后,综合债务据统计已达10亿元之巨。

      合俊集团的掘墓人

      香港玩具生产商合俊在东莞的工厂10月16日倒闭后,东莞市樟木头镇政府紧急介入,拿出2400万元给工人发拖欠工资。而合俊高管则尽数销声匿迹。一时间,这个案例被说成是中国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阴影下倒闭的第一案例。 而随着调查的展开,一些细节渐渐被披露出来:原来订单并没大幅度减少,客户支付也没有比先前拖后,年销售7亿元的玩具厂却突然自行清盘,实际上折射出公司内部的管理混乱,甚至涉嫌资产转移。总裁、副总裁都有各自独立的公司需要打理,在资金来源上却不是很独立。

      最有争议的一笔投资是2007年10月份签署的3.09亿元收购福建天成矿业48.96%的股权。实际上,那是个只有探矿权的公司。在此前的8个月也就是2007年2月12日,美籍华人唐学劲仅以727万元人民币便接手天成矿业95%的股权。8个月后,天成矿业便作价3.09亿港元的高价出售其中的48.96%的股权给合俊。在资金链紧绷的今年2月份,合俊如约把3.09亿元现金打入对方账号。

      看上去合俊很傻,实际上却可能是很狡猾。在合俊2008年中期报告中,唐学劲以持有1.18亿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25.62%股权而位列合俊十大股东名册。在资金紧张的2008年初,不顾公司可能全面陷入资金链绷紧断裂的危机,把资金打入大股东手里,就不难理解合俊高价购买天成矿业资产了吧!

      该长得没长,不该丢的丢了

      经济不景气咄咄逼人,但是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内患更大于外忧。

      小公司顾肚子,大公司顾名声。在某些大公司那里,办企业已不再是生产独一无二的好产品,而是为了更大规模和名声而战。而脱离开积累和内功,名声和规模就只能以虚假来支撑了。当生产成本全面上涨,银行信贷收紧,就使得水位下降,把原来可以敷衍过去的问题显露出来了。

      这些问题在他们起家时本来不是问题。那时他们没有人才,没有资金,不知道市场在哪里,却硬是扑下身子深耕细经闯出一条路来。可把企业做大了,人才、资金、经验、模式等等什么都有了,这些优势的资源集结在一起,却使得企业不可救药地垮了下去。这是为什么?

      突然间壮大的企业规模,使他们猛然发现,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更多的资金可以轻而易举的流进来,再通过以钱生钱,大把大把的票子会滚滚而来,而用不着起早贪黑地拼命劳作。赚钱,赚更多的钱,这个投资企业最原始的冲动,不再依托于起家时的专业,而是依托于名声与规模的叠加效应。于是,他们开始习惯于做秀,习惯于驾驭名声以获利。

      高调与虚假狼狈为奸。虚假是高调的避难所,高调是虚假的支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