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1 22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胡介鸣:探索未知性是我的兴趣
    徐林:
    绘画不是单纯用“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胡介鸣:探索未知性是我的兴趣
    2008年11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 琳
      胡介鸣 美杜撒之筏
      这是苏州河南岸一个寂静的废旧厂房区,进入大院的第一幢楼3楼正中就是胡介鸣的工作室。20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分作前后两个部分,进门便是会客区和书籍、物件陈放区,两面墙上都挂满了素描作品。一道隔板后是真正的工作区,巨大的工作台上有两台电脑,一台是主人公自己使用的苹果电脑,另一台则是助手所用,其余都是书籍和资料。⊙本报记者 杨 琳

      一切凭直觉去做

      美术设计出生的胡介鸣会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选择在“新媒体”这条处于前沿地带的艺术探索之路上行走。他认为,今天所谓的“新媒体艺术”实际上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和Internet在中国的普及,是一种数码化的艺术语言,是基于信息技术、IT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平台之上的。

      他说,一直以来他的创作都是跟着直觉去做,是他思想和观念的一种表达。观念的表达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但到目前为止, 胡介鸣在他所知的范围里其表达是特殊的。他在艺术上的创作更多的是在探索如何在表达上能够更贴切个人的一种方式,一种能呈现个体化、个性化特征的方式,在他所知的范围里做到与众不同。在表达过程中,胡介鸣也说,他尽量去使用一种自然而然的技术,不刻意追求高难度技术手段。例如,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美多撒之筏》,形式上似乎就是一组照片,实际上艺术家通过摄影、数码合成等多种非常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完成,但是画面所产生的效果和概念却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摄影或者绘画作品。

      探索时间的概念和事物消逝所带来的心理变化

      第一次直观胡介鸣的作品,还是去年10月首届上海电子艺术节的外围展上。胡介鸣的新作“几十天和几十年”在上海莫干山50号的香格纳画廊展出。作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实物部分,由6个装在玻璃柜中的家具组成。艺术家事先在这些实物表面进行了化学处理,然后将它们放置于封闭的带有光照的空间里,化学反应的侵蚀日益改变着家具的结构和外观。这套实物装置在整个展览期间经历了从新到旧的全过程,直接探讨了时间是如何导致社会巨变而旧事物渐渐消失的议题。展览为期2个月就是艺术家这件作品的完成时间。这件作品的另一个部分就是对于实物部分日益变化的记录,在展览现场(作品旁)陈列着每天拍摄的作品照片记录,展示日复一日的分解和破坏。在作品实物旁还设有小电子计时屏,每隔24小时计上1天,如:第3天、第6天等,让参观者随时来就随时能充分感觉到作品的变化经历。如此,整件作品才算是完整了。

      当时,作品也曾经被人质疑“这是新媒体艺术吗?”但是对于胡介鸣来说,这就是一种探索。他说:“新媒体艺术必然是一种远离传统审美观的艺术,因为方式改变了,在目前阶段,用这样的方式(数码化)去表达艺术性与传统的油画相比必定是很浅显、很单薄的。”他认为,这种艺术表现方式还处于转型期,不过现在各种各样的展览上都开始逐渐多的出现新媒体艺术身影,他相信接受度只会越来越好。

      创作建立在不满意上

      对于未来的艺术创作,胡介鸣表示,如何让事物在我们身边逐渐消逝的过程视觉化仍旧是他后期探索的主题。他说:“每个人的观念都是具有连贯性的,思想是不可能有大的转变或者跳跃的,再怎么变还是具有个体特征。不过,我会更多地在现有的技术平台上,拓展表现手法。” 他透露,将来作品以实物的表现形式出现会更多,但是记录和存储方式会采用信息化、数码化、智能化等多种技术手段。

      在他眼里,新媒体艺术的中国之路只是刚刚开始,从1995年开始出第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他就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他告诉记者,每一次创作他都是处于一种不可预知的状态,他说:“不可预知的事情才让我感兴趣。”因此,他的每件作品都不是在刻意计划或者安排下去完成的。因此,他每年创作的作品并不多,仅5-6件作品一年。当然其中也有与学校的职务和身为人父的职责所带来的分心相关。胡介鸣说:“这些年,我还不算是全心全意地在创作,还是处于分心状态。”尽管有很多的分心、有很多的干扰,但艺术这条路他不会放弃。

      新媒体艺术市场几乎为零,需要建立制作平台

      他表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宽广,但目前还是边缘化的,是还没有进入主流的一种艺术。所以,他表示现在新媒体艺术的市场性几乎为零。在当代艺术市场中,新媒体艺术的市场接受度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市场还有待对这种特殊艺术形式进行了解和认可。

      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数码传媒学院副院长,胡介鸣主管教学和学术两大块。所以,胡介鸣需要很多时间在学校的事物上。胡介鸣对此认为,这事命运的安排,是注定的一种生活,所以他自然接受。由此,他也希望能在这个平台上为新媒体艺术做些实事。他认为,现在有学院这样的环境,在这样的现状下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个新媒体艺术的制作平台,由于教学工作,他也有条件去做,希望能建立一个集创作、研究和项目制作为一体的平台。

      ■人物简介

      胡介鸣,1957生于上海,1984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设计系。国内最早涉及中国数字媒体和录象装置的先驱艺术家之一,现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数码传媒学院副院长。其个展《"几十天和几十年"》、《"嗨! 一个世界 "》、《城市混响-- 胡介鸣影像艺术展》、《"互动 "》、《美多撒之筏》以及《与你有关》等等都引业内关注。此外,荷兰、韩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挪威、捷克、法国、维也纳、澳大利亚、日本等各国艺术机构都曾展出过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