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油税其实不是新话题,近来再提燃油税问题,并且受到如此关注,显然与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有关。一来,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任何关乎能源效率的政策理应受到青睐;二来,近期国际油价大幅度跳水,也为国内成品油价格体系改革和燃油税改革提供了契机。然而,此时此刻,我们又听到了那个熟悉的不和谐音符——地方利益。
有传言说:为使地方利益得到保护,开征燃油税后,仍允许地方对“某些道路和桥梁”继续征收养路费和其他费用。后又改成有可能征收一定比例的燃油税,而其余部分由地方以养路费等形式征收。尽管这些只是传言,但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早已让人接受了无风不起浪的观念,毕竟14年前的那次燃油税改革“失败”就与地方利益有关嘛。
尊重地方利益不能说不对,问题是怎么“尊重”才对宏观经济发展有利。过去计划经济的弊端之一,就是没能处理好地方和中央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证明中央使用集中起来的全部资源的效率就是高的,因此才出现了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想当年安徽小岗村的土地承包改革——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将利益向地方、甚至个人倾斜的大胆尝试,历史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由此我们也相信,让市场配置资源比人为配置更有效,这实际上就是后来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然而,就像当初我们无法证明集中使用资源的效率会是高的一样,如今谁又能证明在任何条件下将利益转让给地方就一定是合理的呢?我以为,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对待任何问题都不可以墨守成规或者经验主义。当初让利地方是对的,因为可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励机制),如今让利地方很有可能就是错的,因为这有可能制约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就拿燃油税来说,开征燃油税的最大好处是提高燃油资源的使用效率。现行成品油价格体系和车辆费用管理体系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大锅饭。国际油价跳水之前,政府以财政补贴的方式维持低油价水平,这对用油企业和个人是一种负激励,其结果必然是燃油使用效率低下;而现行车辆费用管理体系又造成用不用车一个样,形成了低资源价格水平下的大锅饭。开征燃油税最直接地解决了后一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开放成品油价格体系,就能有效地制约燃油浪费现象,从而全面提高燃油的使用效率。笔者一再说,效率是经济之本,在经济衰退时期,任何能够提高经济效率的手段不都是有利于经济的利好消息吗?这比任何空洞的信心都重要。可现在,有些人却把所谓的地方利益置于市场之上了,用地方利益来阻挠合理的改革,这是宏观经济的最大利空力量。
回顾一年来宏观政策的种种“失效”,几乎无一例外地与地方利益有关。从紧的货币政策改成了“适度宽松”,然而宽松之后又怎么样呢?不是该倒闭的还倒闭、该发展的还发展吗?尽管我不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也反对违背经济规律的“中小企业救赎论”,因为按一般规律,中小企业的寿命周期本身就不长,除非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把中小企业发展成实力强大的大企业,否则它就该淘汰、轮换,把资源“让给”更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其他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之初也是一种小企业形式出现的,只不过是“先进的”中小企业),倒闭只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成本。由于地方利益的干扰,大量资金被投在了代表落后产业的某些中小企业的无效救赎中去了,对宏观经济又有何意义呢?
不仅如此,稍后的救房市行动再次把地方利益凸现了出来,更有部分学者和评论家为此摇旗呐喊,以迎合地方利益论。但不管你把声势造得多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你声高就改变,房价不但不会因救市而回升,反而会进一步下跌,投入其中的那些资金又如何回报经济大局呢?
我们的确需要树立信心,持续一年多的股市暴跌,渐渐回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上一眼望不到底的世界金融危机,都使市场上的悲观、怀疑情绪挥之不去。我们的政府是负责任的,在世界经济一再下滑的形势下,不断地推出救市政策,但是,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这些政策的效果是被打了折扣的。是谁在给政策打折扣呢?作用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但不管怎么复杂,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适度地让利地方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轮到了燃油税改革,我不希望这项利国利民的改革再受地方利益的干扰,而应该把尊重市场放在首位,这才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行动上,而非停留在口头上。
如果说,30年前让利地方让我们明白了计划经济的弊端,那么,过去一年来不适度地“尊重”地方利益而忽视经济规律的教训,是否能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尊重市场才是市场经济的真谛呢?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