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1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降息只是推手 转型才是关键
    电业症结就在畸形利益链
    降息幅度超大 实际效果恐难超大
    别再让地方利益干扰宏观大局
    寒流吹向国际机场
    从根本上拉动内需
    不能只靠货币政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降息幅度超大 实际效果恐难超大
    2008年1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志峰
      吴志峰
      存贷款降息108基点、准备金率国有五大银行降1个百分点其他银行降2个百分点:这不仅是今年9月份以来连续第四次降息,更是1997年以来力度最大的“双降”行动,一年期贷款利率已降至5.58%,距亚洲金融危机之后5.31%的低点仅27个基点之遥。至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正式构成了“双扩张”的组合。

      央行为什么出此远超预期的历史性重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笔者认为,应联系货币政策出台的“语境”。对央行来说,此“语境”包括三方面:一是国际方面,近段时间以来各国央行联手降息,尤其是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银行、瑞士央行近期都大幅度调低基准利率,为中国央行调低利率留下了国际空间;二是通货膨胀担忧不再,中国10月CPI同比增长4.0%,低于9月的4.6%,为连续第六个月下行,10月PPI同比增长6.6%,较9月的9.1%大幅回落,央行调低利率暂时可以不再考虑对通胀的担忧;第三,更重要的是,中央领导近段时间频繁在江浙、上海、广东等地调研,对经济下行担忧日甚,自“国十条”紧急推出4万亿投资刺激后,铁道、交通、卫生、教育等各部门、各省各地区都在推动投资刺激内需,央行在此“语境”下如果不放松货币政策将成为众矢之的。

      无疑,央行“双降”在理论意义上具有拉动投资、刺激消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功效。对银行而言,存贷款利差不变、活期利率降低,贷款投放增加可望增加利润;对国有大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大幅降息尤其会降低财务成本,有助于扭转国有企业最近连续三月的利润负增长;对中小企业,降息不一定能降低财务成本,但可增加拿到贷款的可能性,对于缓解资金紧张大有益处;对于住房按揭和消费贷款,降息也能减少贷款财务压力,有助于拉动消费;对于今年一蹶不振的股市,由于本次大幅降息超出预期,短期之内有望走出一波反弹行情。

      然而笔者认为,上述理论效果可能只具有方向性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对投资、消费和股市的刺激方面符合经济学理论的方向性预测,但具体能沿着这个理论方向走多远,有多大的实际效果似乎难以乐观。这一方面,因为货币政策效果一般要有两个季度的滞后,现在当然难以预测;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对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效果一般要大于其防止经济下滑或通缩的效果,或者说危机阶段的调控效果,货币政策远不及财政政策。

      具体来说,在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投资拉动政策的时候,降息对政府部门的投资仅仅是降低其财务成本,然而未必能拉动民间投资。因为民间投资首先考虑到的是投资前景而不是贷款利息,当前企业家对经营前景日益审慎,银行也存在“惜贷”现象,作为中国经济发动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非政府投资,几乎一夜间停顿下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渗透转化为经济危机,明年出口行业部门预计将面临历史最困难局面,对于外贸依存度已达70%的中国来说,民间投资不可能因为大幅降息就贸然增加投资。

      民间投资拉不动,那么消费呢?总体而言,中国消费需求对信贷依赖度不高,除了住房贷款,居民依靠贷款去透支消费也不符合国人的历史文化传统。当前虽然商品房销售大幅下滑,但房价仍然远超居民购买力之上,北京、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尤甚,在居民观望气氛浓厚的情况下,不降低房价、仅是靠大幅降息是不可能刺激买房需求的。居民不买房也就不足以带动建材、家具、家电等的消费。至于拉动消费所寄予厚望的农村市场,由于农民根本没有贷款消费的传统(银行也不敢贷),降不降息对他们其实没什么关系。

      由此看来,虽然我们相信降息对投资消费方向上会有正面刺激作用,但鉴于全球经济环境和中国现实,对其实际效果,恐怕不能期望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