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1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降息只是推手 转型才是关键
    电业症结就在畸形利益链
    降息幅度超大 实际效果恐难超大
    别再让地方利益干扰宏观大局
    寒流吹向国际机场
    从根本上拉动内需
    不能只靠货币政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电业症结就在畸形利益链
    2008年1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叶 勇

      ⊙叶 勇

      

      这一多年来大家听惯了电力企业惨亏和煤炭如何紧缺的新闻,哪知煤电企业日子才稍稍好过了点,却又要面对终端需求严重萎缩的局面。

      市场煤价格最近三周连连“跳水”,周均下跌近每吨100元,秦皇岛煤价已接近今年5月初水平。前不久,煤炭市场形势刚刚出现逆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就发出预警:不要降价倾销、恶性竞争,然而仍难止长跌之势。

      有人把煤电企业之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现象归结于电力工业发展增速大于煤炭工业增速。这样的解释不无道理,只是必须透过供求关系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笔者认为:从煤炭企业、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到用电主体利益链条之间存在的体制问题造成了整个链条的畸形化。

      首先就是市场煤和计划电。本世纪初,政府欲推动煤炭价格市场化,使得重点合同煤和市场煤价接轨。可未曾料到,推动并轨后,两者间差距越拉越大,重点合同煤价甚至在市场煤的一半以下。巨大价差和煤炭紧缺导致囤煤盛行、煤贩子满天飞,中间环节也张开血盆大口。由于成本上升,大型煤炭企业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暴利。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各省(区)市陆续建立地方电力、能源、建设投资公司,形成地方办电的生力军。尤其是厂网分开后,五大电力集团和众多地方投资企业合作兴办电厂,正在走向现代企业制度。而从发电端看,企业正在走向央企、地方国企、外资和民企分布式格局,势力强大的五大电力集团和地方能源集团在煤炭购买上享有政策优惠。尽管如此,他们都无法改变上网电价管制的事实,当煤炭价格暴涨时,除了民企外企可以甩手不干之外,央企和地方国企却必须承受正常发电的社会责任之重,这也是为什么五大电力集团前九月可以亏损214个亿。

      但奇怪的是,这些国有电力集团似乎对于巨额亏损并不着急,银行对他们的信贷从来不敢紧缩,面对亏损,他们理直气壮:“谁让政策不涨电价,还让我们保证发电任务,既然保证发电是首要,那就不管它煤价涨到多少,不管它亏损是多少,迟早会有国家兜着。”电企人士的心理大抵如此。

      是什么让亏损的市场主体不着急,是什么让银行坚持向亏损的企业放款,这一切在正常市场经济看来不合理的现象在计划电体制下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扭曲的体制造成了扭曲的市场行为,让国民经济的一个大行业如此扭曲。

      不管怎么说,发电企业毕竟在市场化走向上还能算是进步,而电网利益链的扭曲就更多。大家都知道,所有发电公司只有两个买主: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电网公司是一家拥有1.3万亿巨额国有资产的独资企业,名义上是“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但实质是传统的“集中、垂直、一体化”高度垄断的管理体制。从上到下,各级电网企业没有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大小腐败案件不断产生,缺乏有效监督。而面对唯一买主在电力上网、电费结算和跨网送电等方面的盘剥,作为卖方的发电企业敢怒不敢言。虽皆属电力行业,厂网矛盾素来有之。

      那么到了用户环节呢?大量低价电纷纷输往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地方GDP得到发展的同时,付出的综合代价也是巨大的。从电监会调查来看,地方对于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施差别电价的政策执行情况从来就不理想。由于居民电价只占用电量总量的10%左右,政府维持的低电价政策,从某个角度讲是补贴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煤炭、发电、输配电、用户之间的利益链已经畸形到如此地步,不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才怪呢。当前亟待理顺的,就是这条四个主体之间的利益链,而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将四者皆置于市场之中。让他们都成为独立的交易主体,破除所有行业的垄断。

      30年改革特别是厂网分开的改革,证明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运行特性可以得到很好的结合。这一点,早有电力专家作过论证。担心改革是否会把电力系统搞乱,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疑虑可以完全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