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底特律,还是发展新能源工业?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2月5日文章
拯救底特律,还是发展新能源工业?
在决定如何拯救美国汽车业方面,国会的表现犹如一个风险投资者,举棋不定。但问题在于,国会议员们,会成为CEO吗?
如今,当选总统奥巴马用纳税人的钱抛出了巨大的“救市方案”,声称到2011年要额外创造250万个就业机会,还将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但拯救通用(GM)、福特和克莱斯勒这三大汽车公司又迫在眉睫,如果这样做,则必将意味着美国汽车工业的复苏。
但是,据CNN的民意调查,美国民众有60%反对拯救三大汽车公司。在给国会议员的信件中,大多数选民不愿意补贴汽车工业。
然而,问题在于,国会山是决定美国工业健康的看护者吗?如果国会决定推行“清洁能源计划”,或者在发展生物技术方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最后怎么平衡呢?这是一个困境。
不过,人们必然要问,为了推动太阳能市场发展,政府需要提供多少补贴?为了再生能源的发展,政府又需要提供多少补贴?假如联邦政府将太多的金钱用于一个产业,则另外一些产业,诸如氢燃料汽车项目则意味着必然的失败。
究竟是拯救底特律的汽车业,还是发展新的能源工业?坦率地讲,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改革。不过,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为了整个经济的“起死回生”(phoenixlike renewal),某些产业需要被放弃。(张金翠 编译)
汽车业:政府监管失败又一例证
《每日电讯报》12月4日评论
汽车业:政府监管失败又一例证
汽车制造商目前进退维谷,多年来他们并没有把低息贷款投入到那些价格低廉的车型上。沃克斯豪尔(Vauxhall)在美国的母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告诉国会,如果年底前不能获得上亿美元的援助来偿还债务,公司将面临破产。
现在所有的迹象是: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将会听取并支持对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某些复苏计划。但是,在上周波兰波兹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奥巴马向与会的180个国家承诺:他将把美国带入一个低碳的未来。
他将如何做才能满足这两个方面呢?这就是政治人物处在经济衰退时期所面临的独特困境。因为负责任的人认为,气候变化是与经济同样重要的问题,气候变化现在面临着真正的危机。
在欧洲和美国有许多人认为,通用同英国的利兰集团(1968年由罗孚、凯旋和捷豹合并而组建的汽车集团)很相似,通用应当被允许合并,很有可能同它的欧洲同行合并。然而,通用的破产不会发生,因为民主党有责任促成它们之间的联合。
不过,除非悍马品牌即刻从大街上消失,以及在泥沼中挣扎的凯迪拉克、别克很快生产大量的经济型车型,否则,谁能知道投入如此巨大的公共资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美国的汽车工业就像其银行业一样,是政府监管失败的又一个例证。也许,现在是到了深刻反省的时候了。
(张金翠 编译)
美国汽车三巨头整改计划质疑
《日本经济新闻》12月4日社论
美国汽车三巨头整改计划质疑
美国汽车三巨头日前公布整改计划,向美国政府申请共计34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美国国会对整改计划的讨论也接近尾声。然而,如果审视此整改计划,就会发现有诸多疑点值得讨论。
第一,GM计划在2012年之前将劳务成本下调至丰田汽车水平,但是为何不能在更短的时间之内完成这一目标呢?既然决定要寻求政府援助,当然会对劳资双方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第二,克莱斯勒计划通过与其他公司合并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但是之前和德国戴姆勒公司合并时,因零件迟迟不能通用而导致降低成本的设想全部落空。如何保证此次不会重蹈覆辙呢?
第三,接受援助申请的美国政府和议会也面临着艰难抉择。从自由竞争的原则出发,政府向在与外国汽车竞争中败北的三巨头提供援助是有失公允的。
第四,在金融市场极为不安定的时期,日本也曾经利用产业重生机构、向普通事业公司的整改提供过政府援助。然而,即便政府必须援助,应该也仅限一次。如果政府不断援助,汽车产业的竞争条件将会扭曲,各国很有可能为了保护本国企业而纷纷效尤。
三巨头必须提出更具有说服力的整改计划。 (梁宝卫 编译)
资本主义对自身有真正危险的后冲力
《金融时报》12月4日专栏
资本主义对自身有真正危险的后冲力
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对孪生的险情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对于银行业的政治救援和一场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然而,危机还显示了人们不能忽视对经济这个概念的公众理解做大幅度修订的必要性。
人们并不总是在经济上是理性的。自由市场也不总是有效的。当银行借贷125%的抵押和其他的负债产品给不可信的公众时,市场误估了信用,当批发市场走进拥塞停滞而不是借款挽救不良资产时,自由市场再次误估了信用。最终,缺乏构想的政策和制度失败了。这是管制体系和政府对于经济监管的一场巨大的公共性的失败。
当经济幻象灌入社会,同时变成我们对于人类动机的错误的图像,问题出现了。我们内心知道这幅图画是错误的,我们最好的经济学家也知道它是错误的。我们无尽地渴望金钱买不到的东西:爱、友谊、快乐。
我们需要在公共政策中形成一个不同的看法和对于人性更为丰富的构想。这种图景可以认识到人性的局限性。它强调独立机构、竞争和企业身份作为引领繁荣的重要性,它反对人们仅仅是受实用主义控制的被动地存在,赞同对于人类能力的动态的理解。
弗朗西斯·福山15年前在《历史的终结》中宣称资本主义已经赢了,今天,是时候重新评估了。现在的衰退表明,资本主义对自身有一个真正危险的后冲力。 (贺艳燕 编译)
《经济学家》12月4日文章
你的存款哪儿去了?
任何一个在十年内每月都放100美元在国内共同基金的美国人将发现钱比他存入时要少了。这样做的欧洲人同样也损失了他存款的四分之一。结果是,存储看上去是将钱倒进一个黑洞。
上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公布显示,美国自去年9月已进入衰退期。日本和大多数西欧国家的经济已经缩水。节俭在这样的时期对于经济看似不利,这就是为什么各国的政府都推出紧急措施来试图鼓励人们拿出存款去消费。
亚洲人以及德国人都过分地将钱储备起来。但在美国,家庭存储率自1999年来都低于2.5%,英国,在过去两年不到3%。亚洲国家的节俭使得美英人的过度挥霍成为可能。通过他们越来越复杂的令人迷惑的金融体系,美国人和英国人能够从节俭的亚洲人那里借到钱来消费,狂欢。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借款,这又使得房价以及其他资产飙升,这给了他们将来会赢得更多的幻象。但是现在,债务负担不可承受,资产价格一落千丈,存款率升高是因为消费者不愿意也不能再借了。
尽管在短期内这对美英经济是个坏消息,但从长期看来这应该是个好消息。不过,有多少好处要取决于人们用于存款与其他消费的比重。如果储户把金融资产视为其他的物品,他们将会高卖低买。但事实上,他们做了相反的事情。股票现在相对更具吸引力,因为市盈率下降了。但是最近的损失令他们宁愿把钱保持在现金状态或存入银行,而不愿购买证券或公司债券。
不适当的储蓄,不明智的投资,对于个人和整个经济来讲都是一个问题。谨慎的储户将他们的钱放入银行,银行不愿意借出,于是公司发现,无论从银行借钱还是从股票市场集资都变得困难了,这损害了公司,长期来讲,也损害了储户。(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