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特别报道
  • A5:股民学校
  • A6:法律服务
  • A7:专版
  • A8:广告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焦点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12 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王兆星:银行和企业要同舟共济
    深交所
    完善信息披露考核办法
    姚景源:给民间资本
    较好的投资空间
    中小板修订保荐工作指引
    易小准:11月国内消费总额增长22%
    李荣融:民营企业要警惕“三乱”
    本报股民学校天津分校挂牌
    吴敬琏:中国经济正面临内外双重失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姚景源:给民间资本较好的投资空间
    2008年12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伟中
      ⊙本报记者 杨伟中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昨天在上海表示,尽管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程度会更大,但中国有信心也能够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目前主要是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在政府投资先行的基础上,要形成一种带动社会民间投资高涨并使之获益的氛围。这是他在参加由浦银安盛基金举行的2009年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发表主题演说时的核心观点。

      姚景源认为,如果能够全面而完整地把握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体态势,大家对中国经济就会充满信心。他指出,结合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性等四大要素的统计指标来看,尽管近一年内世界经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这一切未能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

      在谈到对2009年经济形势的看法时,姚景源首先坦言,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程度会大于今年。他分析说,一方面原因是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还只是体现了一小部分,而中国经济尤其是在加工出口这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在来年还会显示出来;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宏观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性,由此反映在经济运行中的难度就会大些。

      他进一步指出,1998年时我国政府以1500亿元投资启动而带出了几万亿元的民间资本共同参与,最终克服了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如今,由于中国经济的体量更为庞大,而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力度也更大,因此,如果仅仅指望靠政府所提出的4万亿元投资是有局限的,应该积极引导全社会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并最终能够形成一种投资热情不断高涨的格局。

      对此,姚景源强调,最重要的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使得中国的民间资本有个较好的投资空间,并注意防止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他认为,政府投资的方向,应该是那些全社会最需要的、能保证经济增长的,而又不一定是利润高的项目。

      在谈及如果供给大于需求会对明年我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时,姚景源提醒道,首先我们应该用动态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来看待市场的供需矛盾与平衡问题;其次,即使某些行业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也不可怕,要相信我们的市场正在逐步具备一种市场调节功能;再则,只有当需求小于供给之际,才会出现一种压力,来促进供给方追求产品技术进步、减低成本和努力创新。因此,他表示,供给出现一定量的过剩,有利于形成买方市场,最终会让消费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