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专 版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2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关注熊市二期特征
    蓝筹与题材: 谁主沉浮?
    大升之后步入整固
    切莫轻言大盘见顶
    短期进入调整周期
    多空对决
    压力显现 回落整理
    反弹行情不会早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关注熊市二期特征
    2008年12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时富证券 罗尚沛
      ⊙时富证券 罗尚沛

      

      香港股市走势反复,出现了典型的熊市二期的特征。星期一,香港的恒生指数上升了1200点,突飞猛进。星期二,恒指回吐了291点,也是一个短线的回吐。恒指昨日跟随A股下跌,收报14753点,而恒指期货则收报14755点,又开始与现货持平,机构投资者仍然不愿意离场,而场外的也不敢贸然入市。但笔者觉得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目前的行情很容易掉入升市的陷阱,市场成交的放大,并不能确认股市会持续反弹。

      按照道氏理论,熊市第二期通常会先出现恐慌性的抛售,各种坏消息层出不穷,大多数投资者选择观望,不敢轻易入场的情况。由于部分投资者开始抛出,股价急速下跌,斩仓压力出现,被迫抛售更加疯狂,这就是香港10月中旬出现的情况。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当然,全球股市反弹的出现,也有政府的一份功劳,他们通过各种政策援助股市,铺垫了本次的反弹。

      从历史看,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进入熊市第二期的后半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反弹,整体的经济形势和各上市公司的前景日趋恶化,公司业绩明显下滑,各类企业出现财务困难(美国的公司如此,中国的中小企业也是)。之后,各种真假难辨的利淡消息又来,投资者信心遭打击,股市悲观气氛弥漫,股价继反弹后又出现大幅度下挫。

      如此看来,恒指指数反弹由32000点跌下来,到10800点,若反弹的幅度为整体跌幅的一半,则恒只有望升到21400点。但是,各位也很清楚,如此大的升幅在目前市场情况下基本上没有可能。若是反弹三分之一,则股市有望上试17000点。因为恒指在16800点为关键的一个阻力位,我们将反弹目标调整到16800点。但是,这种反弹行情基本上是纯投机性炒卖,短期看股市的回报率不错,甚至高过银行存款,但是,一旦企业出现严重的亏损,以及各家公司开始面临危机,股市抛售潮又将出现。

      我们预期,中资企业的盈利或许能够基本符合市场的预期,但是08年报公布之时,预计美国和环球其他市场的业绩将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届时,更多的公司将面临倒闭风险。09年的第一季度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季度,而且这种状况可持续较长的时间。目前看,各国都在努力保证就业市场的正常运作,但是,相信政府的力量真正要起作用还需要时间,而市场的恶化速度可能超过笔者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