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一直关注着美国将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公布结果一如所料,非常疲弱,表明经济情况极为恶劣。然而,美股却表现平稳,并未因此大幅下跌。
这两个季度的经济数据一定会很差,股市其实早已作出反应,机构投资者若要沽货的话,根本不用等数据公布。故此,过去一周的股市,特别是港股的表现稳定向上,并没有跟随数据的公布而下跌。
数据差,经济差,但股市不跌反涨,此现象绝不矛盾,因两者所反映的是不同时间的状况。股市反映的是未来的经济状况,每每走在经济的前头;而经济数据是滞后的,反映的是过去一个季度的状况。看见公布的数据很差,就以为股市一定会大跌,是将分析简单化。根据过往的经验,每一次股市转势之时,都会出现股市走势与经济数据背道而驰的现象。
近代经济学派中,货币主义者主张以利率及货币供应来调控经济,经济衰退时,以减息及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经济过热时,以加息来收紧银根,令经济冷却下来。其实,去年中国实施的宏观调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是要收紧信贷令货币供应减少。信贷紧缩会令经济活动放慢,信贷宽松则有助于经济复苏。美国大量印钞票及发债,目的是挽回信贷市场的信心。
金融海啸的杀伤力在于短时间内令全球信贷紧缩,逼迫对冲基金大量斩仓、“去杠杆化”,令股市、商品市场暴跌,资金抽走,资产市场跌至谷底。牛市要重临,一定要使信贷市场康复。同样,要挽救经济,首先要增加货币供应及信贷供应,继而通过“乘数效应”令经济重新增长。
经济好,股市自然会好。但同样,股市好,也会加速经济的复苏。1998年香港政府入市,改变了市场的供求关系,硬是炒起了港股,制造了1999年—2000年的经济小阳春。这究竟是因为经济好令股市走好,还是股市走好令经济好呢?当时的经济数据也是极差的,前景黯淡,由于政府的干预改变了市场秩序,大户见既然打不下来,倒不如合作,一起炒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