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 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数据
  • C4:专版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8 12 12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美元大跌沪金涨停 机构建议客户配置黄金
    多空导演暴涨暴跌 大宗商品“硝烟”散后走向何方?
    期货营业部新增逾千家
    人才不足恐成发展瓶颈
    农业部组织专家献计
    化解粮食安全远虑
    专家:股指期货可抚平市场波动
    前10月我国累计产金
    超过223吨
    国家粮食局:加强粮食市场调控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农业部组织专家献计化解粮食安全远虑
    2008年12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文元
      ⊙本报记者 刘文元

      

      近日农业部组织部分专家就粮食安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等问题进行座谈,专家表示,中国粮食安全虽无近忧,但有远虑,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头等大事,加强粮食生产投入、加强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努力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表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是要考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现在突出的问题依然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安全是国家的目标,不是农民的目标,要在粮食价格和农民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关键还要靠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二是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农田水利特别是末端渠系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四是要高度关注农村劳动力问题的变化新趋势。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祝卫东表示,我国农民户均占有耕地面积是7.5亩,平均分成5.7块,这样的规模,很难解决家庭承包经营与大生产大市场的对接。对此,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一个长久”、“两个转变”,兼顾了公平与效率。

      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副局长冯海发表示,粮食生产关系全局,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也许较短时间能缓解,但世界粮食危机还远没有结束。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美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根据美国农业部规划,到2016年国内生产玉米的47%要用于能源加工,未来粮食供给缺口加大,粮食安全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头等大事的战略思想,切实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抓好良种推广、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中国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廖西元表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完善。补贴方面,实施农民普惠政策和农业生产性补贴政策;价格方面,实行效益联动价格政策,避免增产不增收;土地方面,主要通过生产环节规模化经营来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流通方面,要增加灵活性,提高种粮效益,避免粮食多了办法少,粮食少了办法多。二靠投入增加。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三靠科技进步。实施高产创建和科技入户工程,促进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