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 宏观新视野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2 1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金锋:
    等市场泡沫挤完就有我了
    龚剑:
    也许无聊,但不无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锋:等市场泡沫挤完就有我了
    2008年12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琳
      金锋 杨琳摄
      《牛逼》 杨琳摄
      ■艺术家档案

      金锋始终把自己的作品称之为“个案”,因为他的艺术创作理念就是强调离开习惯的、常规的艺术思维方式,去探索新的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所以这3年来,他抛开常规概念的艺术性,从社会、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入手,让“麻烦”进入自己的思维进行分解和判断,最后用艺术的形式将自身对“麻烦”的判断抛出,呈现在世人面前,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反馈。

      他说:“我的定位是艺术是我的活法,我要用艺术的方法修炼自己。”

      ⊙本报记者 杨琳

      11月29日,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为金锋的这种“非常规”艺术创作方式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展出了他近3年来创作的包括《我的灵魂是你的》、《为老太王小六存档》、《马中欣行走的脚底是我的》、《一个流产了的方案——我叫孙继祥》、《孔子哭了》、《桥头堡改建方案》以及新作《牛逼》在内的十余件作品。其实这些最后在展厅呈现出来的、最容易被人们关注的“艺术作品”只是金锋整个艺术行为中最后一个环节,然而很少有人去关注艺术家在创作、推进这些作品中所遇到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但是在金锋看来,这些不确定因素却是他在艺术创作中最有意思的地方。

      

      对待传统要“悬”着

      对金锋而言,传统是要“悬”着的,但并不代表不喜欢传统。相反,他非常喜欢传统,但是他认为正在迷恋的东西可能就是未来路上的绊脚石。他认为,喜欢传统,但不是要在传统的体系里去喜欢,而是可以从外面去喜欢,去感觉他们的境界和宽度。他说:“我们的语境与古人的语境已经不一样,我们在当代的语境里面,如何把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资源放在脑子里面休息一下,我觉得用这些传统的东西休息一下自己很好。古人的东西只能养心,不能养我们的精气神。”

      这样的想法与金峰的个性与气质有关。大学毕业以后,他就没有停下来过,一直很用功,一直很勤奋地做着作品。在他的性格中有不撞栏墙不死心的作风,就算撞了栏墙,还会把栏墙推到,继续往前走的那种人。这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既然还有机会让我面对一些问题,刷新我的思想,那么通过不同的方式让我的想法不断有拓展,这样的感觉对于我有巨大的诱惑性。”

      能够这样寻找问题,寻找“麻烦”和刺激地活着,对于金锋来说就是一种快乐。不消停,才有生命力,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他说:“我以后艺术做不动了,就回去看古书。通过写作和阅读,来谈论我所关心问题。在我身体力行地做完那些庞大的作品,用艺术视觉的方式来呈现之后,我会用文字的方式、交流的方式去表达。”这就是金锋。

      

      泡沫挤完或许就有我了

      5年前,金锋来到上海成为职业艺术家。他如何生存?如何完成众多庞大的作品?这些作品又有谁来买单呢?这些问题都有人问过金锋,尽管他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谁赞助了他的艺术,但有一点他很坦诚:“我的作品不是一点都不卖,只是我也不知道这种作品该如何去卖。”幸运的他总有人愿意帮助,所以每每遇到新的创作,都会在比较合适的阶段有资金的进入从而维持他下一阶段的创作。例如,作品《孔子哭了》被人收藏所带来的20万元就恰好满足了他完成《为老太王小六存档》这件作品。所以他说:“我的作品中售出得很少,只要售出就基本能让我下面的创作再生存一个阶段。因此,我基本上就是在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中往前推,始终维持持平状态。”

      他笑答:“说不定,待市场泡沫挤完之后就有我了。”

      

      态度才是关键

      金锋很明白,他这样的艺术家不可能为商家带来安全感,也就不可能与谁有铁板钉钉的合作。所以他说:“如果有,不是我妥协了,就是他们妥协了。”现在的金锋是不会妥协的。但是,对于生存,他丝毫不担心。他说:“生存的问题是阶段性的,艺术家肯定要生存,如果解决不了生存艺术生涯早就打住了。”在他眼里,艺术家一旦解决基本生存就要继续往前进,而不是停留在市场的样板状态。因为市场有个让艺术家“吃不了兜着走”的做法:市场认可了你的形式,那么你就得尽量生产这样的东西;如果你改变了,那么这个市场就没有了。所以,他说:“这不是像我这样的艺术家能够面对的,因为我还是要在我的真实想法里面不断挑战自我的人。”

      创作之初不是不想生存问题,但是天天去想有用吗?这就是金锋的回答。他说:“我的前提是我的未来,我的前景是不断的行动过程来告诉我的。如果连自己的行动都犹豫了,那未来肯定就打会折扣,也就连做艺术家应有的态度都没了。在中国,态度非常重要。如果连态度、立场都晃晃悠悠的,那走出去的每一步又将如何取信与人?又将何以有合作?”

      “我的可能性肯定是在我的不断坚持过程中。我相信神话会在我身上诞生。主题不原创,选择是态度,重心在转化。”这是金锋的艺术构架和基本原则。金锋喜欢通过交叉学科的思考更宽广地去看待一些问题,而不是仅仅问题的内部。他热衷于通过周围的感觉去重新认识这些问题,并给予这些问题一定判断后再把这些判断给扔出去,而扔出去的目的是让社会上的其他人也一起合力解决。而他只是用智慧去呈现一些东西,通过艺术的方式让老百姓知道。如同其作品《孔子哭了》,可以带出很多想法和老百姓的猜测,他没有任何解释,但他的判断已经抛出--那就是孔子哭了。

      金锋的艺术核心就是一种态度,也是对这种态度的怀疑--是不是这个态度来得那么有道理。这就是金锋的修炼之道,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他不断修炼的过程,不断拓宽的过程和不断养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