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都用根据排名先后来评价基金的好坏,不过,这样一种评价方式在2008年令不少投资者疑惑,因为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的基金可能都要损失30%左右。亏损30%的基金,还能说是好的吗?
基金投资者需要投资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基金管理人则按照基金合同和基金既有的风格对基金资产进行投资,基民的投资目标没有错,基金管理人也没有违反合同并且多数坚持了风格,那为什么会有上述的抱怨与不满?
究其原因,应该是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跟基金公司提供的基金产品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错配。也就是说投资人选择的未必是适合他们的产品,或者是基金管理人提供的产品功能并不能完全满足投资人的需要。
资产配置环节依然处于低效
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近期提到,该公司的QDII基金在做很多海外基金管理人所不齿的大类资产配置,也就是基金经理会主动调整股票资产在基金总资产的比例,而跟他们处于同一类型的海外基金基本都是维持股票资产比例不动,大部分基金的股票仓位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赵学军认为海外市场投资人大多有独立的投资顾问为其在股票、债券和现金等大类资产中做了合理的分配,而流入到股票基金中的钱全部是用来投资于股票的,因此就不需要基金经理再做大类资产配置。投资人如果需要控制风险的话,只需要赎回部分基金即可。在成熟市场的这一框架下,多数基金的股票资产比例都相当稳定,比如今年赶上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美国股票型基金的整体仓位并没有明显降低,甚至还有所上升,投资人主要通过自己赎回部分基金来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控制。
而在国内,基金投资者大都对股票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特征缺少认识,也缺乏对各类资产进行合理分配的能力,加上国内的投资顾问业务也很不发达,投资人可以寻求的专业支持非常少,这样就直接造成资产配置这一环节处于低效率的状态。国外有相关研究表明,资产配置对投资业绩贡献度达到90%以上,而国内也有相关研究表明贡献度至少在70%之上。自身资产配置能力的有待提高及相关专业支持的缺少使得很多投资人的投资计划处于不合理状态,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能力和辛勤劳动也无法有效地帮到投资人。
关注绝对收益型产品
指望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在短期内迅速掌握各种金融理财知识并具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显然不现实,培养一个专业的投资顾问群体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日益增长的国民财富已经迫切需要进行专业的管理,而不仅仅是全部躺在银行吃利息。
基金公司是投资领域内最为专业的团体之一,如果有合适的产品,暂时由其来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是个较好的权宜之计。具体做法是投资人可以考虑绝对收益的产品,例如在选择投资策略特别灵活、投资范围限制较少的配置型基金中,有部分强调绝对回报的基金,如华夏回报、申万巴黎盛利配置等,博时平衡配置的投资风格也有点类似于绝对收益。由于国内基金产品以股票型基金为主,且很多产品投资范围限制较为严格,总的来说,投资人在这方面的选择并不多。
对于那些自己具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投资人,可以继续选择投资限制较为严格的基金品种,不过作为出资的老板,需要仔细考察拟聘员工(基金管理人)各方面的情况,并在聘请之后(持有基金就相当于聘请了一名员工)不断地进行观察和监督以保证你的员工在为你尽心尽力的做事。这需要很多学习和努力,做老板需要承当出资的风险,并支付工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如托管费等,最终的结果取决于老板最初的决策方向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聘用了正直能干的管理人。
随着投资理念的成熟和投资能力的逐渐提高,以及相关专业支持的逐渐增多,投资人可以逐渐的自己进行大类资产的配置,这样的话,只要将需要买股票的那部分资金购买高仓位的股票基金就可以了,只要对这部分资金支付管理费就可以了,而不用像对配置型基金那样为整个资产支付管理费。基金的股票仓位比较稳定的话,基金经理的操作空间也会相对较小,从而可以比较好地避免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