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5:年终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观点评论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2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年终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年终报道
    从“双防”到全力保增长 我国宏观调控基调发生重大转向
    货币政策如何为经济护航
    财政政策 从稳健到积极
    货币政策 明年可能更趋宽松
    一个业务员的感慨:
    外贸的冬天很冷
    对外贸易 防止出口“硬着陆”
    中国经济明年有望走出谷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双防”到全力保增长 我国宏观调控基调发生重大转向
    2008年12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雁争
      张大伟 制图
      2008 年,对中国经济来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外部需求显著减少,中国传统的竞争优势也面临挑战。面对重重考验,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经济又站到一个新起点。

      在始料不及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的宏观调控基调经历了重大转变:从年初的双防(防通胀和经济过热)到年中的“一保一控”(保增长和控通胀),到9月的“保增长”,以及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基调被完善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一些涉及经济深层次领域的改革将适时启动。⊙本报记者 李雁争

      从“双防”到“一保一控”

      2008年初,宏观调控的基调依然被定位为“防过热、防通胀”。当时,这一基调的必要性不容置疑。因为2月份中国CPI涨幅高达8.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5.4%。

      但是风险其实正在逼近。一些经济学家去沿海调查发现,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企业——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经营上已经开始出现困难。之后,全国各地陆续传出中小民营企业破产的消息。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一直呼吁,中国要保就业、保增长,就必须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率存在,因为通胀毕竟是经济增长的产物。

      7月初,中央领导分头去全国各地对企业经营状况等进行调查;7月中旬,国务院多次召开金融和地产讨论会、经济学家的讨论会和中央经济形势分析会议,新的“一保一控”(即保经济增长和控通货膨胀)的经济总基调终于出炉。7月份这次调整是2008年经济总基调的第一次转折,“防过热”被“保增长”取代。

      

      从“一保一控”到“保经济增长”

      随着金融危机冲击波的放大,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小,CPI呈现出台阶式的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在三季度开始变得更加明朗。

      从2月到4月,CPI涨幅一直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6-7月,CPI维持在在6%的水平;8、9、10月的CPI涨幅依次为4.7%、4.6%、4.0%;11月急剧下跌到2.4%,按照这个趋势,未来CPI可能继续维持下降趋势。

      11日,记者在北京水屯市场看到,已经剥去了外皮和黄叶的大葱,被扎成一捆一捆,整齐地堆放在商铺里。目前,水屯市场的大葱零售开秤批发价格仅1.1元/公斤,与今年年初7元/公斤的价格相比,下降幅度惊人。

      降价的不仅是大葱。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的数据显示,12月11日,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猪肉(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每500克为12.80元,较1月2日的价格下跌了9%。其他生活资料价格也有所下降。

      11月14日,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通胀威胁已基本消除,下半年到2009年,调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有效防止可能的通缩。

      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清议认为,对经济而言,通缩远比通胀可怕。当通缩来临的时候,债务人必须偿还的债务伴随收入的减少而相对增长,许多收入大幅减少的企业甚至会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

      实际上,从9月份开始,中国经济的总基调已经从“一保一控”转移到“全力保经济增长”上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字眼逐渐淡出。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进入10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蔓延至实体经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内经济环境也随之出现更大困难。

      西南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认为,CPI一路回落只是经济下滑的一个滞后反映。年初以来股市、楼市泡沫相继破灭,产能过剩问题凸显,PMI、工业增加值、贸易与物价指标均迅速下滑,种种迹象都预示着经济放缓的风险正在加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和第三季度GDP增速均为2004年本轮经济增长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进入今年三季度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急剧恶化,金融危机越演越烈,并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

      宏源证券分析师陈梦根认为,总体来看,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已经稍显不足,投资与消费名义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上半年物价指数较高,其实际值增速趋于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萎缩,房地产投资及相关产业受影响较大;出口受限于外需放缓,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是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董先安认为,如果按这个趋势继续滑落,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将降至7%。2009年中国经济要全力“保八”,企业生存将更加艰难。

      于是在11月,“扩内需”被加入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总基调中。11月28日,中央明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口号。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这一年的宏观调控大转向定下了最后的“基调”。会议把“保增长”作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更多保增长政策有望出台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并确定总额高达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随后,各省市陆续公布的投资计划显示,各地投资总额已超过18万亿元,远超4万亿的预定目标。

      财政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等各部门于11月19日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安排51亿支持中小企业,提高起征地补偿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动TD-SCDMA产业化等,以期借此促进企业投资和拉动居民消费。

      针对外贸部门不断萎缩的情况,国务院、财政部、税收部门已经从10月下旬开始,连续三次发布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的各项措施。更多旨在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政策有望出台。

      袁钢明认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2009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三者的关系应是:保增长是核心,扩内需是根本,调结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