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2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书评
    “思想锥心坦白难”
    《跌荡一百年》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
    《万亿美元大崩盘》
    《谁在收藏中国》
    十八年风雨征程告诉了我们什么
    “亚财政”何以能从古延续至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亚财政”何以能从古延续至今?
    2008年12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启雯
      ⊙潘启雯

      

      自从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出版以来,“潜规则”一词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发现,潜规则不仅在中国历史中长期存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普遍存在,并在许多行业肆意蔓延。例如,行政机关以行政执法罚款来补充行政经费不足,“以罚代处”成了某种潜规则;导游拿景点商店的回扣,是旅游业的潜规则;照顾生源用于“照顾”领导干部和本校教工的子女,是学校招生的潜规则;收了黑金就可以操纵比赛结果,是竞技体育的潜规则;违法开采的煤矿往往有当地官员参与入股,是矿业的潜规则……

      但是,这本《亚财政:非正式财政与中国历史弈局》的作者洪振快则认为,吴思并没有说清楚“潜规则”对中国历史影响到底有多大。有权力就有“潜规则”,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是如此,所以仅仅指出存在“潜规则”现象,不能说把问题说透了。于是,洪振快转换思路:不仅有自己的定性分析,而且还有定量分析,他提出了“亚财政”的概念,一种又不被国家认可的非正式制度,身份尴尬,却影响深远。

      洪振快认为,“亚财政”在历史上的真实内涵其实是一种非正式财政制度,它在历史中的词汇是“陋规”。吴思的“潜规则”概念,其实就是对“陋规”一词的字面转化。但是,在历史中,“陋规”的“规”主要不是指“规则”,而是指“规礼”、“规费”,即“规定”的送礼、收费等名目。这些虽然只是官吏私下里的“规定”,但却与国家正式财政制度相伴而生,有时甚至比国家正式财政制度更正式,因为涉及官吏个人利益,他们对此比对国家正式财政制度更重视。此外,由于这些送礼、收费并不是国家允许的,最终来源是基层官吏在向老百姓征收国家正式赋税(即所谓“明税”)时的巧立名目乱收费(所谓“暗税”),乱收费加重了社会负担,也搅乱了正常秩序,使社会处于“失序”状态。用博弈论的概念来说,国家正式财政制度体现的是暴力集团与民众之间的博弈均衡,而“亚财政”则是导致博弈失衡的最重要变量。这么说,是因为历史博弈非常复杂,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其他变量需要考虑,作者还指出了两点——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这两个要素也是导致博弈失衡的重要变量。如果说“亚财政”是导致博弈失衡的内部因素的话,那么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则可以看成是外部因素。

      至于“亚财政”现象为什么会存在,作者认为主要存在“两私”、“两公”四个因素,“两私”指官吏的家庭结构和消费结构,“两公”指下层官吏要向上级送“规礼”、对上级衙门胥吏需要送“规费”。很多人都认为明清时期的低薪(即所谓“薄俸”)制度是官吏贪污的内在原因,洪振快则通过海瑞的例子指出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官吏薪俸不够用并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因为家口过于庞大。导致家口庞大的原因之一,是历史上的妻妾制度,即便是像海瑞这样的人,都有多个小妾,所以他们必须谋求薪俸之外的收入,这是非正式财政制度产生的动力之一。当然,这只是“两私”中的家庭结构问题,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导致非正式财政制度必须存在。这样的解释,不仅深入到历史生活的底层,而且也是合乎情理的。

      正是因为有“两私”和“两公”这四个因素的存在,所以出现“亚财政”现象就难以避免,而且“亚财政”的总体规模常常要比国家正式财政的规模还要大,正式负担加上“赋外之赋”、“税外之税”,就可能超过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成为“不堪承受之重”。老百姓自然也希望通过合法渠道取缔“赋外之赋”、“税外之税”,但历史证明这些努力都是无效的,即使一时被取缔,不久后又会死灰复燃,并且超过原来的水平——如何走出“黄宗羲定律”?既是历史上的,也是当今的一个难题及社会热门话题。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注脚,认真研究历史上“亚财政”现象和制度,对当今中国的公共财政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有不少历史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亚财政”这种现象并为之命名。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之说算是一种命名的方式。从财政、税收的角度,不少研究者称其为“非经制财政”,或者“非正式的税收”(黄仁宇)、“非正式经费体系”(Madeleine zelin),不过由于史料的不易得,因而尚未见有系统、深入的探讨。洪振快《亚财政》所做的工作,或许正是力图通过对“亚财政”表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规模的大小、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的勾勒,把“亚财政”的面貌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这难能可贵。

      在时代的喧嚣面前,也许洪振快对“亚财政”话题的研究和分析有些边缘化。但这并非是对“亚财政”话题的不公——“亚财政”话题正是以其“边缘”的身份,给了人们另一种独立思考的姿态和机会,具备了更多探索的品质和先锋的色彩。我甚至认为,“边缘”更合适“亚财政”话题的位置。类似“亚财政”的历史话题正是以适当的冷清与孤独,避开了一场场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绑架,得以保持自身的完整和纯粹。

      《亚财政》

      非正式财政与中国历史弈局

      洪振快 著

      新星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