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年终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专版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海外
  • B8:基金·对话
  • B9:基金·对话
  • B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8 12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扩大内需应立足中等收入群体
    别侥幸,尽早准备应对下一次石油危机
    民间股神
    牌子砸了
    如何从“大海啸”中寻求“大智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扩大内需应立足中等收入群体
    2008年12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崔 宇
      ⊙崔 宇

      

      金融危机是局部的,经济危机则是“全球化”的。11月份主要统计数据的大幅跳水给中国经济蒙上了经济衰退的阴影。唯一值得欣喜的数据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月份同比增长了20.8%,而且今年以来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这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事实上,尽管中国的投资率高消费率低一直被诟病,但据统计,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自2001年以来首次超过了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驾马车。

      当然,我们却不能断言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拐点,因为最终消费率近几年仍然在下滑,从2000年的60%下降到目前的36%左右,而且由于居民收入增长一直落后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拉动消费增长的主体更有可能是政府,而不是居民。

      据社科院最新的《社会蓝皮书》预测,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将下降一半到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之持平,也在7%左右,收入下降的预期并不支持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基于这一判断,不可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盲目乐观,也不应该把拉动内需的重点过分向投资倾斜,尽管在中西部落后地区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是必要的,但再像上一轮经济衰退时那样全国范围内大搞投资“保增长”,恐不仅会带来又一轮的产能过剩,还会延缓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把保增长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非得以消费作为突破口不可,而且拉动消费不能靠补贴农民扩大农村市场来启动,必须要立足城镇中等收入群体。

      目前,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大致在65%左右,启动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城市消费将会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而且,中等收入群体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比重大,他们的消费重点主要在旅游、文化、电信和保健等领域,这种需求导向也有利于消费产业结构升级。在合理的产业布局下,还可以引导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而不是像现在集中在面向外需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外需疲软后,企业效益下滑,技能单一的农民工只能被迫返乡。

      从政策层面传出的信息来看,目前的“救市”还停留在加大投资、合力拯救房地产和出口企业以及加大农民补贴力度上。近几个月,政府的税收收入已大幅度下滑,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合理的支配财政资源无疑需要更审慎的安排。

      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在扩大中央政府投资规模的同时,实行结构性减税。但目前看来,结构性减税只体现在企业层面,包括增值税转型和降低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而直接针对居民的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比如汽车消费税和购置税等)则“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只是在房地产行业的契税和营业税方面有所优惠。事实上,房地产才是阻碍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最大障碍,它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十分明显。让房地产价格合理回落是扩大消费的题中应有之意。

      短期来看,启动内需最主要的是要调整个人所得税,给城市中等收入群体以消费信心,由于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中比重大致在7%左右,提高起征点或者减少税率档次和降低边际税率都应该是可行的选择,不会引起政府税收的大幅度波动。长期来看,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应该提速。在危机时刻,最需要信心的是作为最终消费者的居民,他们的信心才是比黄金更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