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年终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2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降息时代
    岁末市场何以再度走弱
    长假前港股成交量萎缩
    大盘破位之后如何运行
    多空对决
    后市仍将震荡调整
    寻机出局还是买跌入场
    降息累积效应终将体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降息时代
    2008年12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时富证券 罗尚沛
      ⊙时富证券 罗尚沛

      

      香港昨天同样也受到寒流的影响,突然转冷,圣诞气味渐浓。如今中国央行也一而再、再而三地降息,笔者认为还不如多降点存款准备金。然而投资者明显对政府的努力充耳不闻,一心趁好消息出货,一跌差不多就是五个百分点,港股这两天也跌去了900多点,没有出现一丝好转的迹象,从开市到收盘,一路都在下滑。

      中国进入了降息时代,预计到2009年6月还会降息1.08个百分点,这种降息的幅度并不是不可接受的,至少一年期存款还能维持1厘左右的利息。如果全球都降息而中国不降,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很难复苏。

      降息对中国来说是有看得见的好处的,比如能降低房地产等高负债企业的利息负担,比如能让基建企业利用资金的成本降低。在世界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是难以彻底免疫的。商业银行确实面临更多的风险,不论是国有大企业还是优质中小企业的贷款,银行能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些客户,但在特殊情况下很多东西是难以预测的。笔者理解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心理,因为其资产回报率决定了银行确实不能承受出现坏账的高风险。我们公司通过分析,认为工商银行2008年资产回报率很难达到1.2%;建行也不会超过1.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状况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在2006年、2007年经历了一个高峰期,恐怕以后再也难以达到这么快的增长速度,这期间是不是积累了问题,要经济转差时才能表现出来。现在央行不断地降息,市场也预期央行会继续多次降息,国债的利率、银行的利差都会往下走,银行盈利能力会有所降低。大家都在预期降息的时候,预示着经济状况会变差。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并没有改变,房企暂时不能支撑银行的盈利,开发商连自己的盈利也难以保住。笔者去深圳看看当地的房子,房价与租金之比差距依然巨大。如果买一套市中心区50平方米的房子,20年按揭,月供需支付6000多元人民币,而租金不过区区2000元。

      以前大家都在说刚性需求,刚性需求当然存在,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城市里,当然要买房。但是经济状况一差,工作都难保,以前零首付催生的假刚性需求都不见了,房产市场变得门庭冷落。据业内人士透露,大量投资客囤积了大量的房子——“每人十几套”,如果有人扛不过2009年,只能抛售,中国的房产市场就会快速调整。所以大家不要太过看好港股中的银行股和地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