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贤明 倪建伟
一、为新阶段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成为多方共识
1、2008年我国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为新阶段全面改革奠定了较好基础。从总体来看,10.80%的专家认为改革有重大突破;67.87%的专家认为改革有所进展,两者合计达78.67%。这表明,专家对2008年总体改革形势给予了较高评价。
从改革亮点来看,不仅农村改革有突出亮点,而且社会领域和市场化改革也可圈可点。86.72%的专家认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使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明确了未来较长时期内农村改革的基本方略,这是2008年改革最大的亮点。57.45%的专家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31个省份的全面覆盖是一个重大成就;52.30%的专家认为,国务院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也是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除此之外,分别有47.70%和31.44%的专家认为行政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是改革的亮点。
2、关于各领域改革进展,专家评价呈现三个层次。评价最高的是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较大进展,分别达88.22%和71.74%(包括重大突破和有所突破)。评价较高的是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一半左右(分别是52.76%、46.54%、50.14%和46.41%)的专家认为这些领域的改革有所进展。评价较低的是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和投资审批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分别有61.52%、60.66%和46.24%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
3、新阶段改革目标、任务、环境和动力都呈现新的特点。关于新阶段全面改革的首要目标,67.21%的专家认为是全面启动政治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超过半数(分别达65.31%和52.03%)的专家认为农村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新阶段改革的重点。关于改革的环境,15.57%的专家认为,改革并不缺乏共识,有很大的动力;75.41%的专家认为,新阶段的改革共识正在弱化,改革措施受既得利益掣肘的现象严重。关于改革的动力,70.46%的专家认为,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是改革最大的动力。此外,分别有59.62%、51.22%的专家认为动力来源于政治体制改革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新阶段推进全面改革,应加快建立高层次改革协调机制。面对新阶段改革的新特点,为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成为推进改革的关键。90.66%的专家认为,利益部门化和地方化的趋势明显。由此,63.66%的专家认为,当前有必要建立类似于国家体改委的高层次改革协调机制,其中24.59%的专家认为非常有必要。
二、保增长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1、积极稳妥地推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30年改革的经验表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在于理顺价格。46.24%的专家认为,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应在一两年内抓住时机推进粮食价格改革,使粮食价格与国际接轨。在推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式上,67.12%的专家认为应当调放结合,小步慢走,逐步与国际接轨;29.62%的专家认为要一步到位,直接与国际接轨。
2、保持市场稳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改革。2008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87.73%的专家认为,资本市场波动这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其中49.86%认为有重大影响。关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64.31%的专家认为,加快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在问及当前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主要着眼点时,68.39%的专家认为,关键在于“保供给”,即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选择“保投资”和“保房价”的专家比例分别仅有19.62%和4.63%。
3、在政策调整中加快改革,切实改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91.21%的专家认为,如果没有相关配套改革举措,财政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也很难改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
针对当前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48.50%的专家认为,关键在于放开民间金融,使民间融资合法化;23.98%的专家认为,应当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加大政府担保力度,改变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偏好”。此外,虽然有学者提出,《劳动合同法》提高了中小企业成本,加大了企业困境。但仍有60.38%的专家反对在中小企业中暂缓实施《劳动合同法》。
4、继续深化改革,尽快打破垄断“坚冰”。随着各级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有人担心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只有16.12%的专家认为赞同这一观点,认为必然会出现这种现象。大部分(70.77%)的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并不一定会出现,而主要取决于垄断行业改革的进展。在这次扩大内需的措施中,铁路投资的份额很大。73.15%的专家认为推进铁路领域改革刻不容缓,必须尽快取得突破。
5、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加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3.69%的专家认为,当前扩大内需,需要着力推进的改革是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消费率。对这次中央政府启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74.18%的专家认为重点应投向基本公共服务。
三、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
1、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切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任务艰巨,需要下大功夫才能取得突破。41.03%的专家认为要5年以上,35.87%的专家认为在5年内,两者合计达76.90%。只有16.84%的专家认为在短期内(1年内以及本届政府任期内)可能取得突破。这表明,大部分专家认为,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需要下大力气。
从公共财政体制来看,47.55%的专家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但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还不完善,需要加快改革进程。24.73%的专家认为,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有了,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于下一步财税改革的重点,76.36%的专家认为,应以建立规范的中央地方财税关系为重点。
2、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为“走出去”做积极准备。88.29%的的专家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将持续较长时期,其中33.79%的专家认为将持续3~5年。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如何做好自己的事?分别有66.94%和55.56%的专家认为,当前我们要做好的是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和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51.49%的专家认为,我国有可能参与国际规划制定和经济秩序重建;46.34%的专家认为,要充分利用低价机会加大在国外购买战略物资的力度。
3、新阶段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95.90%的专家认为,我国的大部门制改革刚刚起步,取得预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实现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90.86%的专家认为关键在于推进政府转型。如何有效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74.66%的专家认为,应把降低行政成本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4、新阶段改革呈现结构性特点,需要全面推进结构性改革。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我国面临的结构性弊端也日益显现,53.12%的专家认为是垄断部门与市场部门相互冲突;50.95%的专家认为是政府和社会关系不协调;49.59%的专家认为是城乡关系不和谐。面对这些结构性矛盾,91.51%的专家认为,需要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应尽快启动结构性改革。
(作者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