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2 2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实施积极消费政策 推动发展方式转换
    对当前中国经济
    的三点基本认识
    保增长重在推进政府转型为主的全面改革——2008年中国改革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实施积极消费政策 推动发展方式转换
    2008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尚希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比预想的要严峻,如何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滑坡及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第一,我们需把保增长的短期目标与深化改革的长期目标综合来考虑当前的政策目标;第二,要深刻认识导致当前经济、社会问题的总根源是发展方式逆转了;第三,要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当前的基本政策应落实到消费上来,投资也应当有利于消费;第四,要以改革来推动政策转型。

      ⊙刘尚希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比预想的要严峻,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投资、税收、补贴、货币、信贷、担保等方方面面的政策。就总体而言,政府的应对是及时的,措施也是比较适当的。但当前的政策主要侧重于化解国外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但对导致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滑坡的内因估计不足。

      第一,当前的政策目标应从短期与长期两方面来考虑,不可只是考虑眼前的短期目标。就短期目标而言,当前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应包括保增长与保就业,但现在更多强调的是保增长,保就业的问题有所忽略。我们应当选择尽可能地带来更多就业的增长,而不应仅仅是满足于GDP的增长数值。

      我认为,长期目标要更加清晰一点,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化危机为机遇,促进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切实转换经济发展方式,逐步降低国内经济的脆弱性,进而提高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这个目标必须要清晰起来,要不然就会被保增长的GDP概念把更重要的目标遮盖住了。可以这样说,经济增长保八不难,难的是可持续。

      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清长期目标,而且要让短期目标服从长期目标。只有这样,才可能化危机为机遇,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保当前增长的同时,积极改革,促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形成,是一个战略性、方向性问题,应高度重视。

      第二,导致当前经济、社会问题的总根源:发展方式逆转。发展方式导致了经济问题,也导致了社会问题。从消费率、投资率和净出口率来看,我国发展方式是在逆转的。因为,消费率不断下滑(2007年为49%),但经济增长却很快,原因在不断提高的投资率和净出口率,经济增长形成了投资依赖和出口依赖,这使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程度扩大,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减弱。

      消费持续走低使经济变得脆弱,经不起外部的任何冲击。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国民经济得了慢性病,体质下降,所以一有风寒就会生病。投资上去了,生产能力上去了,要把生产的东西卖出去,就要依靠出口。所以,投资增长越快,投资率越高,就意味着整个经济对外部的依赖性程度越来越高。出口依赖,导致产业链外向化。所以,外部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从表而内,一点点加深的。这样,就使得国外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超过了原来的预期。

      再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消费率的持续走低使人力资源变得枯萎,我们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本的积累在这些年是不断下滑的,我国物质资本的积累远远快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人的能力不足怎么去发展?消费率的持续走低与这个密切相关。

      消费率持续走低使民生问题变得严重。在整个国民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不断下滑的情况下,民生问题能好转吗?消费总量不足,整个民生问题就会恶化。整体来看,因为消费率过低导致了我们整个发展方式的逆转。

      为什么发展方式难以转换?一个是目标问题,只看GDP增长,不问GDP是怎么增长来的。第二点是为生产而生产,没有真正把消费当成生产的目标,生产与消费日益脱节。今天,我们搞市场经济,依然还存在这种情况。再是政策法律制度偏向生产者,忽略消费者,生产者主权高于消费者主权。这是制度性的、文化性的、法律性的一系列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劳动者缺乏组织性,在这种情况下搞市场化改革、搞市场经济,自然而然就是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其结果是分配差距扩大,消费差距随之扩大。差距大了,消费总量也下来了,消费需求相对萎缩。

      第三,要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针对当前的问题,我认为当前的基本政策应落到消费上来,投资也应当有利于消费。现在,我们是消费不足导致了经济滑坡,这都是消费导致的。

      我认为,现在应该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消费的总量,二是消费的差距,三是消费的安全。消费的安全对消费的影响非常大。在具体政策上,要由公共消费带动私人消费,公共服务问题实际上就是公共消费,通过扩大公共服务可以带动私人消费。这些年来公共消费不足,是私人消费比例下降的重要原因。

      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既是短期的政策,也是长期的政策,如果说要找到一个长短期政策的结合点,则只有在消费上才能找到这个结合点。

      现在实行的扩大投资的政策要研究怎么转到有利于消费上来。凡是有利于扩大消费性的,有利于缩小消费差距的,有利于消费安全的,这样的投资可以扩大,凡是与此无关的,甚至起反作用的投资,则要控制。

      第四,以改革来推动政策转型。如果没有改革,这些政策转型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当前,在财政体制上要增强基层政府对公共服务能力,这样有助于扩大消费,尤其是农村的消费。

      公共收入体制改革涉及到税、利和费,今后应加大改革力度,理顺公共收入结构。对于税收问题,现在不提改革,只提减税,似乎把各种税都减掉了,那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出来了。只提简单的减税是不行的,关键是税制改革。有的税要减,有的税要增,如资源税、环境税等,还要增大。

      还有,地方债务管理改革。现在地方的积极性比中央的积极性大多了,如果不抓紧进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那将来地方的债务危机将成为隐患。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正确的认识。

      (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除特别调查外,本版文章均选自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以保增长为目标的下一步改革”分析会(2008年12月),并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