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报道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8 12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机构闻“非”色未变 海通证券逆势大涨
    解禁股减持乍现新气象
    限售股性质决定
    解禁后股价变化
    私募、PE、产业资本“盯上”大小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私募、PE、产业资本“盯上”大小非
    2008年12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晶
      ⊙本报记者 杨晶

      

      近日,一些资金借大宗交易平台为“大小非”接盘,这与短期资金在二级市场上追逐解禁题材股形成奇妙“共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私募资金也正逐渐开始积极地看待“大小非”,积极利用各种渠道,与抛盘方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实现双赢。

      

      私募积极寻找“大小非”

      上周五中国太保的逆势走强、金风科技在机构买入下强势涨停、海通证券连续两日大涨,这些遭遇巨大解禁压力的个股最近纷纷表现出强势。

      有意思的是,早在这些解禁题材股纷纷走强前的上周,记者了解到,一些深圳私募正积极寻找“大小非”。“能联系到‘大小非’吗?我这边有大资金要做大宗交易。”其中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正在为一些企业的闲散资金做市值管理,最近急于寻到限售解禁股的持有者,通过大宗交易的平台,把“大小非”的筹码低价拿过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以九折左右的相对低价或者当日最低价占领筹码。

      事实上,大宗交易市场近期一直也保持活跃。从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公开信息中也了解到,大宗交易市场活跃不已,昨日仅沪市便成交了43笔,成交额逾8.1亿元。从12月限售股解禁高峰期来看,当月的大宗交易成交总量也几乎创下了最高的峰值。

      

      为何找“大小非”接盘

      为什么在解禁高峰时期,这些私募为何要找“大小非”接盘呢?在经历今年这么长时间的大幅下跌后,“‘大小非’解禁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企业,这正是抢筹的好时候。”一位私募人士对记者说,虽然现在券商的观点一致看淡,大家都在担心宏观数据出来对市场的利空作用,但是在此前连续对筹码的抛售后,一些对未来几年发展看好的市场力量,已经有积累筹码的需要了。

      该人士表示,按以往的经历,在经历一轮筹码大换血后,很可能将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始。虽然现在谈牛市还很遥远,但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企业,中长期资金逢低抢筹已是没有太多的估值风险担忧了。

      除了企业资金、部分民间资本,作为另一股中长期资金的势力,私募股权资金也悄然加大了入市步伐,成为兑冲“大小非”解禁洪流队伍的主要成员之一。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管理的资金中就有这类资金。国内IPO自今年9月中旬以来悄无声息,让不少PE资金转投国内上市公司。

      在中长期的投资视角下,也只有部分解禁股得到这类资金的青睐。几位人士表示,未来三到五年确定增长性的企业是主要挑选的对象。从二级市场上解禁题材股表现得“冷热不均”来看,资金也并非盲目地“照单全收”。

      

      产业资本买单是积极信号

      面对限售股解禁的高峰,除了产业资本,投机资金也不乏机会。“按现在一般的水平,在大宗交易上拿到当日九成折价或最低价的筹码,此后几日短线借机逢高出货,在目前看来有赢利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这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近期解禁题材股走强,尤其是几大机构在解禁日积极买入金风科技等带来的信号,也给想借大宗交易跑道的短线资金,带来了不小的提振。

      产业资金为“大小非”买单,无疑是市场的一个积极信号。几位券商人士认为,在兑冲“大小非”解禁压力的神奇力量中,产业资本将是绝对的主力。部分产业资本目前开始为“大小非”买单,表明了对目前市场中的企业价值已有了一定的认同度。从市场整体角度而言,这部分势力的有所作为也给市场人心的恢复、稳定市场等带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