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5:特别报道
  • 6:财经新闻
  • 7:金融·证券
  • 8:观点·评论
  • A1:市场
  • A2:基金
  • A3:专版
  • A4:期货·债券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专版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1 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人物
    上海汽车联营公司(上汽集团前身)董事长蒋涛:从试验田到中国汽车业的黄埔军校
    走出孤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走出孤岛
    2009年01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本报记者 吴琼

      

      回首30年前筹建上海大众汽车的点点滴滴,当年主持对外谈判的蒋涛似乎历历在目。那时候的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春风”这个听上去很文艺的词组。依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谈判小组自身的努力,上海大众才得以在荒芜的安亭“孤岛”上发展壮大,开始走出上海;并带领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业、中国汽车业快速成长。

      在过去的岁月里,上海大众给人的印象更多是以市场换技术。但蒋涛批驳这一市场误解,他认为:上海大众合资项目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汽车业。如今的上海大众已经具备了自主开发能力,并通过一系列产品验证了自主开发能力。

      《上海证券报》:从上海大众项目筹建时,你就参与了对外谈判。后来,你又任上海汽车联营公司董事长,你如何评价上海大众这个合资项目?

      蒋涛: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上海大众来说是一段极不寻常的日子。上海大众从一棵孕育中的幼小树苗,逐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回想从当初年产销轿车二万辆规模不到,到今年产销量可达到生产50万辆中高级轿车;从一个工厂变成四个现代化的工厂;从初始投资几千万元到资产超过当初中外双方投资100倍以上,成长为具有世界现代化企业。上海大众的变化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国外资本引进先进技术推进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来,上海大众已经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两年前,上海大众曾率先开发研制了中高级轿车“领驭”,成为上海大众市场畅销产品之一;去年接受了德国大众专门为美洲市场研制一款中级轿车新任务。今年在南京新厂开始批产自行研制的"桑塔纳"系列"志俊"新的中级轿车,一改合资企业新产品总是依靠外方提供的状况。

      《上海证券报》:在选择和大众汽车合作前,你们曾考虑过其他海外汽车巨头吗?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德国大众汽车?

      蒋涛:其实早在我们跟德国大众汽车谈判前,其他同志曾和美国通用汽车、法国雷诺汽车、雪铁龙汽车、日本日产汽车等接触过。但最终没有谈成。因为我们需要的,他们不愿提供,他们愿意提供的,我们又不太想要。

      我们当时一心想改造上海汽车厂,想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产品方面,我们希望引进中级轿车。但许多厂家只愿意为我们提供小型车。总之,他们态度都不积极,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搞汽车工业,尤其是搞轿车工业的条件还不成熟。

      而德国大众汽车是唯一愿意出资、且出我们需要的技术的合作方。

      《上海证券报》:尽管从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在安亭下线,至今已经有25年了。截至2008年11月底,桑塔纳累计销量超过300万辆,2008年月均销量超过1.65万辆。这是否证明当初选择引进桑塔纳是正确的?

      蒋涛:引进桑塔纳是依据当时对市场的判断做出的选择。谈判时,我们有两条选车原则,一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中级轿车;二,车的适用范围宽,既可作公务用车、商务用车,还可用作出租车。桑塔纳恰好符合这些条件。1978年,我们和德国大众汽车谈判时,德国大众正在研制中级轿车桑塔纳,1982年它正式在德国上市。所以,我们在1983年就以CKD方式组装了100台,1984年开始正式生产。

      《上海证券报》:上海大众汽车是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既然是先行者,肯定碰到不少拦路虎,您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蒋涛:在6年的谈判中,有两件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件是外汇支付落实问题,外汇支付是外商最关心的事。因为在企业初创时,并没有创汇能力,需要国家支持。但当时的情况是,一提到需要外汇没有一个部门能拍板。德方几次提到中国只有中国银行一家才能经营外汇,希望得到银行的支持。最后,我们想到一个点子,就是拉中国银行参股。中国银行总行同意了,外汇支付难题也就圆满解决了。

      第二件事是在合资合同签署的头天晚上(即1984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大众汽车提出自己的忧虑。他们认为,当时中国施行的是计划经济,销售轿车要通过国家分配,如果中汽公司不支持了,可能会影响销售?由于此前有了解决外汇的前例,当晚我们就动员中汽公司也参股。当时中汽总公司的领导提出没钱入股,最后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了这一问题。在10月10日签署合同时,中方股东由两家变成了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