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行业展望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修复性上涨转入强势股复制推动
    “大小非”减持迷思
    将考验1862点支撑
    关注“空中接力”
    中小板行情“鼠”尾续貂 春节后个股风险加大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小非”减持迷思
    2009年01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民族证券 刘佳章
      ⊙民族证券 刘佳章

      

      “大小非”减持问题,显然是所有市场机构在探讨2009年A股市场走势的决定因素时都要考虑到的,毕竟7.5万亿的减持市值对于信心不足的当前A股市场来说,永远是一颗“定时炸弹”。但笔者注意到,在近期的行情中,当熊市反弹遭遇到个股“大小非”大量解禁时,很多市场人士担心的一些“大小非”重点解禁个股的走势,显然是出乎市场的意料。比如中国太保、金风科技、海通证券以及天士力等,这些个股都没有大幅度调整,反而走出了震荡上行的态势。

      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A股市场连续的下跌,部分个股的长期投资价值开始浮现而导致产业资本有所介入,进而出现围绕“大小非”减持所展开的新盈利模式的诞生以及市场情绪主导等原因。以海通证券为例,该股应当说是2008年11月、12月以及2009年1月都有“大小非”减持的典型个股。在11月市场继续下跌初期,“小非”持有人受到市场悲观情绪影响,难免有不惜一切代价减持的冲动。这从大宗市场交易频现海通证券的身影也不难看出,相信这也是该股在大盘最初反弹20%的情况下,股价却出现大幅杀跌50%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该股能够在元旦前后的反弹行情中提前启动并维持强势,如果仅仅从其公司基本面变化来考虑,说它自营盘浮亏兑现完毕有利于公司业绩在2009年借助市场行情好转进一步提升的话,似乎有些牵强,毕竟与众多当月有“大小非”解禁的个股普遍好于大盘的情况来说,海通证券并不仅仅是个案。由此我们只能认为“大小非”解禁股的走强,依然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即前期调整过程中“大小非”减持意愿强,从而造成股价下跌;但在“大小非”减持的另一端,出现了一些增量资金介入、新的盈利模式,从而改变了市场预期造成股价走高。

      由增量资金方面看,从去年11月到目前,大宗交易平台成交并没有受到A股走势太多的影响,始终成交活跃,表明里面必然包含了场外的增量资金,甚至是产业资本。当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预期好转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围绕“大小非”减持,市场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盈利模式,从而做到吸引场外资金踊跃接盘“大小非”。而这一新的盈利模式,有消息人士透露是“国内一些知名的机构都在推出能够既满足产业资本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大小非’又能给场内的‘大小非’减持寻找足够的场外承接盘的新业务”。我们能够看到在海通证券等大宗交易中就频频出现了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这样一些实力机构的席位,相信投资者也就不难理解其中的端倪了。由此来看,当“大小非”减持方面出现了新的盈利模式,对于市场的压力而言无疑是减轻的了。因此说“大小非”猛于虎的言论遭遇到市场自生的“以疏治堵”的新模式,“大小非”问题在不远的将来也许是另一只“纸老虎”。

      另外,近期市场一则“QFII机构试图抄底海通证券,原‘小非’持有人(系某上市公司)惜售”的新闻线索也能够说明通过利用大宗交易,做“大小非”减持的买卖并非空穴来风。

      因此笔者认为,增量资金的介入与场内发觉“大小非”减持并无过多压力的时候,个股筹码的转换随之发生变化,市场情绪与预期也随之改变,进而导致这些个股纷纷走强。

      这种新的盈利模式开始普及,从侧面说明了部分上市公司经过长期的下跌已经具备了长期投资价值,具备了产业资本介入的条件,并且这种围绕“大小非”减持展开的新盈利模式也有助于缓解对场内所形成的压力,说“大小非”减持猛于虎也许将会随着新资本的介入出现“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新局面。“大小非”减持所展现的不同走势也为投资者如何优选个股提供了一个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