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行业展望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同样的牛市 不同的背景
    中期票据行情将继续深入
    恒丰银行将发10亿元次级债
    获利回吐致英镑大幅下跌
    避险买盘料维持美元强势
    春节前降息幅度预期不宜过高
    上证所债市周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春节前降息幅度预期不宜过高
    2009年01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兴业银行 鲁政委
      张大伟 制图
      若降息,预计最多不超过27个bp

      ⊙兴业银行 鲁政委

      

      面对近期即将发布的2008年12月暨2008年全年数据,市场主流舆论纷纷表示:数据公布之后,很可能再迎来一波我国央行的激进降息举动。虽然继续快速降息是笔者一贯推荐的,但在当前情况下,很可能无法成为此次央行的政策选择:近期信贷增速过猛,使得有关部门可能希望释出信号,令全年信贷投放更为均衡。笔者由此预期:本次数据公布之后,如果在农历新年前还有降息,幅度最多不超过27bp。

      

      年末信贷“冲锋”

      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累计新增信贷4.14万亿元,其中11月份新增信贷4769亿元,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单月第二高增幅。如果按照媒体透露的2008年全年累计新增贷款4.5万亿元大数计算,12月份新增贷款也超过了3500亿元。

      根据我们此前对央行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央行显然希望信贷投放更为均衡。面对金融机构的信贷“冲锋”,央行在决策中很可能觉得需要释出政策信号对此进行适当调节。

      

      公开市场操作已显调节意图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面对2009年各季度央票到期释出流动性不均衡的情况,央行正采取措施试图进行平滑,努力通过3个月央票和正回购将第一季度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平稳转移至流动性相对略少的第二季度。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了这一点。2008年11月份以来,央行各品种的公开市场操作量单次一直控制在100亿元以内。但进入12月份特别是12月中旬以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量明显加大。其中,3个月央票和28天正回购量都上升到了500亿元。

      

      经验:信贷增速影响降息幅度

      去年,面对当时国外央行的大幅降息,虽然市场预期国内也将跟随大幅降息,但可能是考虑到9月份信贷量仍为3750亿元,为截至那时的年内第三高位,央行在10月8日仅选择小幅下调了基准利率27bp。只是在对10月份信贷骤然跌至了年内最低的情况基本掌握之后,央行才在10月29日选择了再度降息27bp;此后,央行在11月26日进一步大幅降息108bp。而面对11月份信贷的暴发式增长,虽然当时市场预期还应大幅降息54bp,但央行却在12月22日选择了出乎市场预期的小幅降息27bp。

      如果我们上述对央行行为的归纳和理解基本正确的话,那么,面对着去年12月份信贷的继续冲锋,以及由此反映了不少机构在1月份信贷依然可能快速增长,央行必然“不可能”选择超过27bp的降息。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笔者一贯的观点仍然是:面对物价的快速下滑,央行“其实应当”选择快速降息,以避免经济最终陷入通缩;而当前信贷快速增长,其实正是让我们看到了利用货币政策抵御通缩风险的希望。否则,如果丧失了目前金融机构自身仍存放贷冲动的宝贵机会,则很可能下半年想再度刺激信贷而时机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