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行业展望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史上最大年度亏损隐现 花旗再度告急
    需求看淡 油价盘中跌破40美元
    奥巴马就业目标调升至400万
    巨亏之下 百年花旗面临历史转折
    国际买家伦敦“抄底”
    英政府推出“全国实习计划”
    美企季报高峰来临 海外股市连跌四天
    日本数码家电市场
    寡头趋势加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巨亏之下 百年花旗面临历史转折
    2009年01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在华尔街五大投行先后走下神坛后,美国乃至全球银行业的“老字号”花旗集团也走到了公司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在业内看来,花旗考虑出售“非卖品”美邦,可能意味着这家始于1812年的百年老店终于向结束“金融超市”经营模式迈出了重大一步。这种“痛苦转型”的背后,是已经砸下数百亿美元纳税人资金的联邦政府的强大压力。

      花旗集团1998年由旅行者集团和前花旗银行合并而来,是银行、理财和保险产品一站式购物“金融超市”模式的先锋。但花旗集团从未能真正发挥出这种模式难以捕捉的威力。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有时会彼此争夺相同的客户,而管理人员都要小心翼翼地提防公司各个角落冒出的风险。

      这次花旗罕见地考虑分拆业务,特别是出售美邦公司,背后是来自联邦政府的施压。去年9月以来,政府至少向花旗注资450亿美元,旨在帮助该行安然度过去年高达200亿美元的亏损,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在信贷危机尚未结束、经济陷入更深衰退的情况下,花旗出现更多亏损。

      自去年11月中旬开始,花旗股价一度直线下跌,CEO潘伟迪面临的采取有力措施稳定该行的压力就越来越大。知情人士称,去年12月,政府官员开始向潘伟迪领导的管理团队施压,要求他们制定并采取新的策略来为这个庞大的金融王国“瘦身”。

      花旗内部高层也愈加感觉到,潘伟迪坚持的现有经营模式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一些高层甚至指出,与花旗现有结构有关的一些所谓“协同效应”根本就是夸大其词,这使得花旗出售关键子公司的想法成为可能。

      随着高级顾问鲁宾近日宣布离任和美邦部分股权可能被出售,潘伟迪和他的同僚还在考虑其他可行重组方案,进而可能导致这家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之一面临重大调整。知情人士透露,花旗还曾考虑过出售其在墨西哥的银行业务,不过最终予以放弃。另外,花旗高层还考虑成立一家新的实体存放贷款和其他问题资产,这样做能够从表面上改善花旗的资产负债表,并有可能使问题资产的出售变得更加容易。

      在业界看来,这样的变化可能意味着花旗前董事长兼CEO威尔一直高唱的“金融超市”模式已被部分终结。美国舆论认为,花旗和摩根士丹利正在商议中的经纪业务合并,将是2007年信贷危机爆发以来华尔街经历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据称,新成立的摩根士丹利美邦有望赶超美国银行,成为业界的新老大。一些专家称,这样的一家合资经纪公司最终有可能成为一家独立企业,从而标志着强大、独立经纪公司在华尔街的回归。过去十年来,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追求业务多样性的过程中大肆吞并这些公司,使独立的经纪公司几乎全部消失。

      对花旗而言,出售美邦可望获得的约30亿美元现金并不是这桩交易的唯一好处。知情人士说,由于合资企业将按照会计准则重新估值,花旗高管预期公司还会获得最多可达100亿美元的税前收益。

      但即便如此,花旗也难以避免连续第五个季度亏损的厄运,而监管机构、董事、投资者和员工对公司前景的担忧也丝毫未减。

      上周五,花旗资深董事兼高级顾问、同时也是潘伟迪最忠实可靠的董事会盟友之一的鲁宾宣布退休。业界认为,鲁宾的辞职可能会为更多表现不尽如人意的高管离职扫清道路。

      近期,花旗董事会不断“走马换人”。知情人士说,由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在敦促花旗进行更广泛的人事重组,数名董事预计将在春季的年度董事会之前离职,花旗现任董事长比肖夫也是其中之一。

      一些董事认为,一年前才被任命为花旗董事长的比肖夫在监督花旗的管理和战略方向上没有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他的位子可能被时代华纳前CEO帕森斯取代。

      不过,花旗现任CEO潘伟迪的位子似乎还比较牢固。有望出任新董事长的帕森斯上周日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对目前花旗的管理层和潘伟迪的领导能力有信心。帕森斯还驳斥了有关潘伟迪可能丢掉工作的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