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振兴产业的计划很多,比如钢铁业。据悉,振兴钢铁产业政策草案已上报国务院。
钢铁业是中国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的突出代表。近千家钢铁厂,计算产能6亿吨,实际形成产能5亿吨。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约1亿多吨产能是高能耗高污染技术低的小厂形成的。
统计数字表明,2004年中国钢铁业产能为3亿吨,只有当前6亿吨产能的一半。4年翻一番,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产能极度过剩。钢铁业内部也有些头脑清醒的专家讽刺说,消化钢铁过剩产能最佳途径是新建更多的钢铁厂。
但各地依然乐此不疲。中央政府的“关停并转”,其实一刻都没停过。也有看上去双赢结果也很美的并购,但就是无法推广,也无人认真效法。比如宝钢收购新疆八一钢铁,不仅双方取长补短,资本市场上的效果也突出。
可武钢收购广西柳钢,就一路磕碰。收购方不开心,被收购方也不愿意。最终闹了一出从市场驱动开始,到行政强烈干预都无法结束——被称为钢铁业并购的“烂尾楼”。
在国际上的购并也障碍重重。开出史上最大铁矿石买单的中国,在跨国矿业巨头面前使尽各种办法,仍无法获得价格谈判的定价能力。于是出现了国内码头堆积如山的进口铁矿沙消化不掉;而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我们仍跟着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巴西的淡水河谷两个巨头亦步亦趋,乖乖做买方。
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去年在铁矿石谈判中,中国钢铁业直接和间接损失达900亿元。这个损失名单上,受伤排在第一的赫然是中国铝业,这个努力在矿石上游服务并与国外巨头角力的央企大佬。
人们不禁要问:钢铁业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谁都知道,正是春秋战国一般的诸侯纷争,导致了中国钢铁业的散乱无序,但从法律上的“铁本杀鸡”、到行政上的“关停并转”,再到市场看上去很美的收购并购重组,全部办法使用过的中国钢铁业,至今难以瘦身转型。
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再也没有比钢铁业更让人有工业强国的豪情了。以此赶英超美五十年梦想不变,这使得钢铁元帅一直是从中央到地方产业政策中最能叫得响的角色。它自然能够成为GDP统计数据上的巨无霸,是各方利益相关者舍不得放弃的肥肉。
然而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过度地占据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也不可能完全凭借自身的产业特点,享受周期无尽的景气。中央制定的钢铁业政策还没有公布,但具体内容,业内早就猜到如下三重发力:淘汰一亿多产能、通过收购并购重组结束散乱小局面、产业升级和技术换代。
笔者以为,如果真还是这个套路,就说明我们的思路、观念没有跟着时代变,没有看到钢铁这位老英雄不光老了,还走进了华容道。考察一下英、美、日等发达国家钢铁业从鼎盛到衰落的过程,也许今天我们更加客观的产业政策应该是把如今的钢铁产业看成必定会空心而终将要彻底转身的产业。这是一个全面健康经济体发展到一定水平,必定要以大痛苦面对的脱胎重生的行业。要想整个产业在步履维艰中度过历史性关口,任由一部分或者大部分钢厂在市场中自然死亡,也许比所有注血的振兴、拉郎配的合并、杀鸡般恐吓重复建设都有效。
前些年,限锭数的纺织业、重复生产线最多的家电业都是这么过来的。钢铁元帅或者也要如此煎熬,才能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