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新
分析大宗商品市场形势,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看到世界经济还在下行,短时期内消费需求难以迅速好转,相关企业要准备应对“更紧的日子”,不可盲目乐观;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只是暂时现象,金融海啸过后还将重回高位运行局面。为此,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做好资源产品战略这篇文章。
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只是暂时现象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市场石油、矿砂、金属、橡胶、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跌落。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到2008年11月份,全国煤炭、矿砂、金属、橡胶、塑料、成品油等10种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平均价格为1626美元/吨,比2008年最高月度(7月份)下降24%,比去年同期下降8.4%。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内外经济双双减速,消费需求显著放缓,导致全球性产能过剩。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2008年1-11月份累计,全国10种重要原材料的表观消费量约为444725万吨,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减速了3个百分点。其中10种重要原材料的累计进口量为11506万吨(不包括矿砂和废金属),同比下降9.6%,比去年同期减速26个百分点。另据有关资料,1-11月份全国累计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9个百分点。其中11月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7%,出现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次下降。
中国是现阶段全球头号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含间接消费),中国大宗商品进口的显著减速,表明世界原材料需求因为金融海啸的冲击,确实出现了削弱。除此之外,美元的阶段性升值、投机资本的纷纷撤离也起了很大的价格打压作用。
展望大宗商品市场前景,由于一些经济数据依然不太理想,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还在下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继陷入衰退,消费需求短时期内难以迅速好转,今后还有可能爆发新的“需求地震”,比如世界汽车巨头有可能倒闭等。受其影响,短时期内全球大宗商品消费需求难以迅速好转,市场价格还将弱势运行,有些还会进一步回落,比如长期协议铁矿石价格下跌20%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将观察眼光放的更远一些,延伸到一、两年之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远期大宗商品供求关系还将供应偏紧,市场行情重回高位运行。有观点认为,金融海啸过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还将回到60美元/桶,甚至100美元/桶的高位之上。在这个大格局之下,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亦相应回升,价格低迷只是暂时现象。
四大因素支撑大宗商品价格重现高位运行局面
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重新获得上涨动力,进入高价运行局面,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一)从需求来看,集体“救市”产生很大后发效应。爆发金融海啸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纷纷大手笔“救市”,比如大规模的公共财政支出、贷款利息逐步向零逼近、更宽松的外贸政策等。预计今后还会有新的刺激需求措施继续出台。这些政策措施经过一段时期的发酵之后,一定会显示很大的“后发效应”,石油、煤炭、矿石、金属、橡胶等大宗商品消费需求有可能超出预期强劲复苏。如果乐观一些,今后不再出现大的“需求危机”,比如世界汽车巨头的倒闭,更大规模的金融机构破产,大宗商品市场需求便有可能在2009年回升,即使悲观一些,出现更为严重的情况,也会在2010年内恢复,而不会陷入长达数年甚至10年之久的“漫漫寒冬”。
由于外部需求骤减,中国经济也出现减速。即便如此,2009年7%以上的增长速度依然属于较高水平,重要原材料消费也只是增幅的回落,并没有绝对量的下降。况且,中国等人口大国的内需极具潜力,资金相对充裕,调控政策回旋余地很大。特别是国家4万亿元刺激内需,显著加大了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规模,加快了投资进度。受其影响,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物流运输、能源动力需求都会有不少增加。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初步预测,2009年中国10种重要生产资料表观消费增长水平将超过8%,继续呈现增长局面。因此,虽然短时期内“中国需求因素”不能完全抵消发达国家需求减少的份额,引领世界大宗商品市场迅速复苏,但却可以避免全球原材料行情“崩溃”,可以成为一道重要“防火墙”。
(二)从供应来看,资源偏紧仍为常态。必须指出的是,因为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暂时出现全球性大宗商品需求骤减,产能大面积过剩,市场价格谷底运行,甚至进一步跌落,但从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供求关系依然偏紧,以石油为代表的原材料供应宽松时代已经结束,这一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观。
远期大宗商品供求关系趋紧,难显宽松局面,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矿石、煤炭等,多为自然资源,产出数量有限,具有显著的不可再生特点。即使是农林产品,如谷物、木材、天然橡胶等,也因为土地资源有限,不能够无限量生产。二是当今世界大部分资源性产品都处于少数企业集团的掌握之中,具有高度垄断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大幅减产遏制价格过度滑落。三是如前所述,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正在经济崛起,其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引发的潜在原材料需求数额巨大。如果说世界工业化的初期,只是欧美少数几个国家,人口区区数亿,全球资源可以满足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原材料需求,那么,随着二十几亿人口国家一齐进入工业化时期,其原材料的供求关系当然不会继续宽松。供应偏紧,价格扬升势必成为一种常态。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供求关系的紧平衡状态,势必凸现地缘政治事件对大宗商品行情的影响。一有风吹草动,其市场价格就会扶摇直上。前不久,就是因为中东局势再次动荡,以及欧佩克准备大规模减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触及5年内最低点后,重返46美元/桶,两周内飙升接近37%。
(三)从汇率来看,美元趋势贬值。一段时期以来,大量国际金融资本出于避险需要,追逐美国国债,推动美元汇率走强,这也成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跌落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警惕的是,由于美国负债累累,救市资金缺乏,很有可能被迫开动印钞机器,使得巨额纸钞涌入市场,引发美元的贬值趋势。而美元的大幅贬值势必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很大拖累,并由于中国外贸出口急剧减速,国内股市、楼市深幅调整,部分“热钱”流向境外的因素的影响,从而扭转2006年以来的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局面。受其影响,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将会相应扬升。
(四)国际资本再次入市推波助澜。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大宗商品“熊市”来临,国际对冲基金纷纷从商品市场撤离,有些还乘机沽空打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连续多次暴跌,商品投资价值凸现,大量处于观望状态的投机基金将会再次涌入市场,推波助澜商品行情。
未雨绸缪及早应对大宗商品货紧价扬局面
如同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一样,也从来没有只跌不涨的商品。受到上述四大因素影响,国际市场远期大宗商品价格迟早重回高位运行,应当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1、国家调控部门积极组织“资源抄底”。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国家,“资源约束”其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金融海啸对世界实体经济的重大冲击,导致了全球资源性产品和生产企业资产价格的暂时性低迷,以及谈判对手低位削弱、吸纳成本较小,政治风险显著下降等。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积极组织“资源抄底”。
“资源抄底”首先是大宗商品的产能抄底。包括境外收购矿山、油田、胶园等企业资产,尽可能多地掌握大宗商品的生产能力,弥补我们的“先天不足”。 其次是商品抄底。即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低价大量购进货源,逐步建立起大宗商品的战略储备和市场储备。为了避免“中国采购因素”引发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增加进口成本,需要在现货市场逐步加大采购量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
总之,要抓住机遇,下好资源战略这盘棋,将我国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的很大部分,逐步地转换成资源性产品和产能储备。
2、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现阶段当然是“现金为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大宗商品货紧价扬局面的重现,市场贸易格局势必转换为“货源为王”。因此,相关企业,尤其是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加工性企业,也要利用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暂时低迷的有利时机,或者收购矿产、收购资产,控制产能;或者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或者买进远期合约等,积极运作,建立稳固的供货渠道。
3、投资者开始转变思维,避免盲目“杀跌”。如前所述,随着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持续暴跌,市场行情已经进入U字形态底部运行。即使最糟糕的局面还没有到来,但也糟糕不到哪里去了。在这种情况下,重要原材料价格继续跌落的绝对值空间有限,而上行空间巨大,继续“杀跌”“油水”不再丰厚,而所要承担的风险却显著增加。权衡利弊之下,投资者应当逐步转变思维,转换操作主要方向,组织和进行战略做多,避免盲目“杀跌”。
(作者单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2008年11月份重要原材料
进口平均价格情况
品种 | 单价(美元/吨) | 环比(±%) | 同比(±%) |
原煤 | 120.06 | 7.8 | 131.8 |
成品油 | 489.09 | -37.0 | -23.0 |
钢材 | 1727.09 | -2.4 | 34.9 |
铜 | 4977.67 | -23.2 | -34.4 |
铝 | 2125.34 | -4.2 | -3.1 |
铁矿砂 | 122.67 | -11.8 | 8.8 |
铜矿砂 | 1684.57 | -9.7 | -18.6 |
化肥 | 679.68 | -2.8 | 151.2 |
橡胶 | 2550.23 | -13.6 | 21.6 |
塑料 | 1787.70 | -13.2 | 22.6 |
合计 | 1626.41 | -14.7 | -8.4 |
2008年1-11月重要原材料
表观消费情况表
名 称 | 表观消费量(万吨) | 同比±% |
原煤 | 238558.45 | 13.31 |
成品油 | 21174.32 | 8.99 |
钢材 | 48918.97 | 4.85 |
铜 | 477.91 | 4.28 |
铝 | 1163.01 | -0.01 |
锌 | 385.11 | 12.16 |
水泥 | 124326.72 | 6.44 |
化肥 | 5011.71 | -4.29 |
橡胶 | 551.40 | 2.28 |
塑料 | 4157.73 | -0.97 |
合计 | 444725.33 | 9.71 |
2008年1-11月重要原材料
进口情况表
名 称 | 单位 | 进口量 | 同比±% |
原煤 | 万吨 | 3810.93 | -18.36 |
成品油 | 万吨 | 3521.75 | 13.12 |
钢材 | 万吨 | 1449.81 | -6.68 |
铜 | 万吨 | 146.93 | -7.69 |
铝 | 万吨 | 23.40 | -13.44 |
锌 | 万吨 | 31.77 | 6.18 |
水泥 | 万吨 | 57.23 | -1.56 |
农用化肥 | 万吨 | 570.16 | -47.21 |
橡胶 | 万吨 | 271.87 | -2.46 |
塑料 | 万吨 | 1621.87 | -6.83 |
合计 | 万吨 | 11505.7 | -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