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几个交易日中,包括瑞银在内的几家外资机构集中抛售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香港发行的H股,虽然此时正逢这些外资所持有的内资银行H股刚过禁售期,在现在这个时候不约而同地选择卖出具有某种偶然性,而且从操作的角度来说,它们这样做也是符合规定的,因此应该说这只是常规的市场交易行为而已。但问题在于,在现在这样一个颇为敏感的时期,内资银行的H股在香港市场面临着很大的抛压,且股价也明显回落,其影响还是很大的。即便仅仅从境内市场的角度看,相关的负面作用还是相当大的。
H股A股价差逆转
一段时期以来,内资银行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价通常会比在境内上市的同一家银行A股价格稍高一些,对于这个现象,很多人作过解释,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由于香港股市上市的银行股比较多,而且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那里的投资者也比较熟悉银行,因此容易给银行股以较高的估值。相对来说,境内市场现在还不那么成熟,投资者结构也不够合理,对于权重大盘股的承接力明显不足,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大盘股折价的现象。而银行股一般规模都比较大,因此也就容易形成这些股票估值相对较低的状况。内资银行股的A股价格低于H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不过,也正因为内资银行股的A股价格要低于H股,客观上也就导致了H股对A股在价格上的向上牵引作用。一些看好银行股的分析师往往会以内资银行的A股价格低于H股为例,认证其是有投资价值的,其股价是被低估的。但是,现在随着外资对内银股的抛售,已经使得相关的H股价格出现了较大的跌幅,H股股价高于A股的局面变成了A股股价高于H股。这样一来,也就对内资银行股的A股价格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不管怎么说,外资抛售内银股,不仅仅是内资银行H股的利空,而且也是A股的利空。考虑到境内投资者的偏好以及在内资银行股的估值中H股因素的存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此举对A股的负面作用可能还大于H股。
抛售形成间接打击
此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现在抛售内资银行股的几家外资机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它们也曾多次成为境内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时的战略投资者,并且是以长期投资来换取高额的收益。在现在这个行情十分低迷的时期,因为股票过了禁售期就大肆减持,甚至是彻底清空,这种做法在过去是不多见的,这只能说明它们或者不看好这些被抛售的股票,或者是自身的经营遇到了困难,需要抽调资金来救急。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都是很负面的消息。外资看淡内资银行股,固然对境内股市投下了阴影,这些外资机构如果自身也出现了资金方面的困难,尽管未必会直接对境内股市产生冲击,但由此而形成的不佳预期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最近,不少欧美金融企业披露了去年四季度的财务报告,有的亏损十分严重,这不但对当地的股市带来很大的拖累,事实上也影响了中国内地股市,而那些外资减持内银股的举动显然会强化这种影响。如此一来,间接的打击也就形成了。
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某个股票市场上所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借助各种传导机制,对另外一个股票市场带来影响。香港股市与境内股市本身就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外资在那里抛售内银股,更应该予以高度关注。毕竟,从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太丰富了,也留下了太多的东西让人们去反思。而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认认真真搞清楚这种抛售对境内市场的实际影响,并高度警惕由此产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