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赢在中国
  • 10:赢在中国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行业展望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数据预期不利 债市连续回调
    交易盘与投资盘的对接
    信贷滚滚而下 宽松货币政策缘何立竿见影
    央行昨进行300亿正回购操作
    2009—2011年
    国债承销团组建完毕
    新一轮避险买盘令美元上涨
    今年国债还本付息事宜排定
    信贷放量
    对债市资金影响不大
    风险情绪袭来 日元趁机上扬
    人民币对美元继续走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数据预期不利 债市连续回调
    2009年0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秦媛娜
      张大伟 制图
      ⊙本报记者 秦媛娜

      

      去年12月的金融数据给正暖意融融的债市泼了一盆冷水。信贷的反弹、货币供应量的快增,这让债券市场感到了冷意,担心资金的外流和经济的复苏将成为债券牛市终结的先兆。本周市场的连续下跌也验证了市场的这种担心。

      昨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信贷达到了7718亿元,成为2008年1月份以来的单月新增最高额,同比多增7233亿元。

      信贷数据传递“坏消息”的同时,货币供应量也在“雪上加霜”, 去年12月份M1和M2的增速均有反弹,同比增长分别达到9.06%和12.65%,比前一个月高2.26和3.02个百分点。

      一位货币基金经理认为,信贷数据的反弹对于债市无疑是个“比较可怕的消息”。虽然从周期性经验来看,银行在每年年初突击放贷是惯例,但是信贷资金进入实体领域之后,企业除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也会沉淀一部分资金进行资本市场投资,“股市肯定会有所反映”。

      货币供应量数据的利空作用也是同理解释,市场传闻代表活期存款规模变化的M1增速在去年12月份增长到了9%以上,较去年11月的6.8%有显著增加。“银行存款活期化意味着资金活跃度的提高,这对于股市有利,对债市不利。”上述基金经理称,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数据都成为投资者心头的重压。

      事实上,在数据公布之前,受到预期的影响,不少投资者在市场上就已经开始主动“出货”。债券市场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均告下跌,上证国债指数连续下行至昨日收于112.14点。而从具体的债券品种来看,中长期债券对于利空数据的反应最为激烈。中债收益率曲线显示,5年、10年和15年期固定利率国债的收益率在周一和周二共攀升了8.5、15.35和9.65个基点,收益率曲线重回陡峭化趋势。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数据的波动并不足以造成债市趋势性的转变,债市还不具有明显的风险,调整反而是买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