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时事国内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机构视点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1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从债市看股市:流动性“反转”日益临近
    银行股仍将负重前行
    继续震荡上扬
    大盘“温和调整”态势并未改变
    新牛市布局起点篇——如何选购打折蓝筹股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股仍将负重前行
    2009年01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信达证券 马佳颖
      ⊙信达证券 马佳颖

      

      目前银行股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起源在近期外资集中抛售境内银行股股权。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因为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导向、体现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银行股在A股市场上的权重,使得它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股指的走向。

      对于银行股的态度,境内的机构投资者经历从犹疑到坚定的过程。回顾2006年的行情,银行股并不是基金最青睐的品种,不断地调整仓位。但是在此期间外资却对银行股情有独钟,不管境内基金如何进出,外资始终是坚定地增持并持有。A股市场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格局下,被纳入到了国际资本“全球配置”的范围中,中资银行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增速的快速提高和人民币大幅升值,在人民币资产重估的背景中银行股逐渐被市场认可和追捧,工商银行也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银行。然而就在欢呼渐入高潮的时候,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去年底开始,外资集体变脸,集中抛售持有的中资银行股股权。和两年前的增持比起来,卖出的时候同样毫不犹豫。外资对待中资银行股态度的180度转变,揭示了我国银行业面临着什么样的风险?而境内机构和外资的分歧巨大。这一次,谁是正确的?

      银行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盈利空间和经济的运行周期有着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随着管理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执行,银行的息差收入是逐渐降低的;而相反的,由于刺激计划的贯彻和政府的强制措施,使得银行的信用成本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大幅提高。两者相反的作用导致了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呈现周期性,而且和经济周期基本同步或者稍有滞后。也就是说,银行业的业绩触底可能要落后于整体的宏观经济和其他行业。从这个最基本的角度去出发,境内机构对于上市银行的评级水平,显得有些乐观了。

      更为悲观的预期是,目前银行业的风险还没有集中爆发,未来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此前市场较为担心银行出现大面积的惜贷现象,会对银行利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昨日公布的数据看,2008年12月在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人民币贷款余额和M1、M2指标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显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商业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出现小幅回落,意味着银行主动性放贷意愿在加强。从资金角度而言,这些数据的变化对市场构成利好,但是对于银行而言,恐怕就没那么乐观了。

      如前所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信用成本有直接的联系。为了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防止经济下滑,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前所未有的对货币增速的数量化目标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指令性强制商业银行降低贷款门槛,扩大贷款规模不可避免。去年底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提高拨备覆盖率,优化资产负债表,近期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显示出目前商业银行放贷压力巨大。虽然逆境中挣扎的企业继续注入资金以缓解危机,但是强制性放贷要求无疑会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隐患,一旦经济刺激计划不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改变下滑趋势,那么商业银行将面临坏账率大幅上升的巨大风险。

      从现阶段的情况看,外资的集中抛售是出于对未来银行业资产负债状况的担忧而先行离场,即便最乐观的结果是我国经济在短期内迅速复苏,银行业经历短周期的调整,那么在短期内,银行股仍然无法摆脱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现实。这也决定了A股市场还将处于震荡筑底过程中。对此,投资者仍需要给予冷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