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专版
  • A4:股民学校
  • A5:书评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广告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研究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专版
  •  
      2009 1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理财
    尽可小觑“鼠尾”行情 但要雪藏价值品种
    尊敬的成老,
    可别开“四万亿”的国际玩笑
    近期金价缘何下跌?
    周边尽墨愁煞人 A股三阳迎新春
    石油价格的犹豫不决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尊敬的成老,可别开“四万亿”的国际玩笑
    2009年01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岩石
      ⊙金岩石

      

      “四万亿投资”刺激经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给情绪低迷的股市注入了信心,使宏观经济的下滑有望短期企稳,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刮目相看。对这四万亿投资的资金来源,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版本,存在多种猜测。不久前,尊敬的成思危老前辈打破沉默说:“首先,四万亿投资中的近三万亿需要民间投资……所以,引导民间投资力量是一个重要问题”。过去常听说有人抱怨“政府请客,民间买单”,我却没有看到多少实例,现在领教了成老如此堂而皇之的“教诲”。

      中央财政的确没有四万亿可投资的余额,2008年创纪录的财政收入虽可达到六万亿,但在下半年财政收入逐月下降,11月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所以财政部长谢旭人说2009年将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那么,这四万亿投资从何而来呢?坊间传闻有三种方案:方案一是财政出一万亿,银行出三万亿,作为再贷款入账;方案二是财政全出,发四万亿的低息特别国债,由合格的机构和个人爱国认购;方案三是四方面分摊,财政、银行、地方政府、直属国企各出一万亿。而成老这个方案是个国际玩笑,在经济学上,如果是一万亿政府出资带动三万亿民间投资,那就不是“四万亿”计划,而是一万亿方案了。

      最近我研究了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学讨论,有一段历史吸引了我。1933年,欧美经济学界有许多人狂热推崇苏联的共产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因为这两个国家在当时解决了就业问题,而在美国,一亿多人口的国家有1500-1700万人失业,失业率高达15%(最高时据说为25%)。有一首儿歌唱到:“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响了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时,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宣布启动“新政(New Deal)”,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为此激动不已,特别在《纽约时报》发表了“致罗斯福总统的公开信”,建议通过赤字财政政策拉动经济。1933年5月28日,凯恩斯的学生安排了他与罗斯福总统的会见。58分钟的会谈,两个人话不投机。而在此后的一场演讲中,凯恩斯用最通俗的方式说服了不少罗斯福总统的内阁成员。凯恩斯讲到:由于政府支出会增加普通民众的购买力,你们每月支出一亿美元,美国会破产;每月两亿美元,美国将持续萧条;每月三亿美元,美国就走向复苏;“因为政府支出一美元用于援助、公共工程或任何其他事情,就会创造四美元价值的国民收入”。

      当时的美国政府绝对是一贫如洗,罗斯福的前任胡佛总统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信奉者,坚持政府不干预经济。罗斯福和凯恩斯,两个人虽然话不投机,却用他们的理论和政策共同改变了历史。今天,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经济没有那么坏,财政也没有那么穷,但是让政府财政在两年内支出四万亿的确有难度。其实,政府没有四万亿却可以负债八万亿。根据最新修订的2007年GDP数字,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以2009年经济增长率“保8%”计算,中国的GDP将达三十一万亿,举债八万亿也不过25-26%的政府负债率。

      赤字财政和举债支出的目的是提高普通民众的购买力。政府投资什么能够在2009年见效呢?修铁路行吗?如果按照经济学的计算,铁路项目要在今年生效,恐怕不是修铁路而是拆铁路——因为修铁路要规划测量,至少两三年后才开始大量雇人;而拆铁路立刻生效,拆了再建那就更好了。在我看来,四万亿投资于政府的公共工程虽然是远水不解近渴,但支出一分钱也不要减,铁路、地铁、公路、桥梁、卫生、环保、教育、救灾,一个都不少,这都是投资未来,还清欠债。另外再拿出四万亿拉动消费,其中两万亿用于拉动农村消费的“家电下乡”,一万亿为城镇流动人口建廉租公屋,另外一万亿中,拿出两千亿接盘股市的“大小非”,三千亿担保房地产在建项目的银行负债,再拿出五千亿给低收入群体包括离退休的政府公务员发放补贴。四万亿投资加四万亿消费,投资管后两年,消费管前两年,国民经济的繁荣复苏就指日可待了。

      经济问题既复杂又简单,四万亿没有却提出八万亿方案,这看来荒谬的设想却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真理——熨平经济周期的政府政策,都是寅吃卯粮,透支未来。让未来的问题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吧,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经济遗产!我们留下的问题越多,他们就会生活得越好。这就是信心,要充分相信下一代人的智慧,相信他们一定比我们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