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2009 1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 固定收益平台担重任
    力诺发布短融券兑付公告
    核心是企业融资
    “08海航债”1月22日上市
    我国外储波动探秘
    银行业危机重燃
    市场避险情绪突增
    银行归来 意在长远
    央行昨回笼资金200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核心是企业融资
    2009年0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国海证券 李杰明
      ⊙国海证券 李杰明

      

      笔者认为,对于上市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如此重大的交易制度,改善交易所债券流动性只是《通知》积极意义里很小的一部分。《通知》的核心在于四个字:企业融资。

      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百年难见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转变为经济危机,最为关键的一环在于银行信贷,简单点说就是企业资金链是否顺畅。各国政府目前各种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努力,其根本在于确保银行信贷这个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来源不会中断。

      我国并非处于危机中心,尽管大多数上市公司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目前来看经营尚属正常。然而,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则是事实。

      目前股市持续疲软,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极为困难。上市公司本身有周期性财务披露要求,使得其发债成本相对较低,并可通过发债获得比贷款要低的利息支出。通过发行债券特别是公司债进行融资无疑是目前上市公司进行外部融资的较佳选择。现实的问题是,交易所债市承接力很低,参与主体主要为基金、保险机构和证券公司,三者参与债券的资金总量与商业银行相比是九牛一毛。2008年中国平安的天量融资成为股市暴跌的导火索,但对于银行间市场来说,即使融资额全部转变为债券,仍可从容应对。

      而另一方面,银行则由于央行一再释放流动性,资金非常充裕,急需较为优质的资金投资项目。但毕竟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单一企业较大规模的贷款显得非常谨慎。债券与贷款相比有一个天然优点,就是债权人分散、共同承担风险,这有利于商业银行分散债权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上市公司普遍是国内较为优秀的企业,违约风险相对较低。

      一方是较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是充裕的资金供给,这为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可以预见的是,2009年将迎来公司债发行的大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