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特别报道
  • A3:特别报道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9 1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奥巴马:现在就看你怎么做了
    陋规,
    最终覆灭了几代王朝
    为8%算笔账
    一位80后新锐的
    别样创业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为8%算笔账
    2009年01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军
      ◎张 军

      复旦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前不久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郑教授来上海,约我见面,希望听听我对2009年中国经济态势的看法。他说韩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保8”非常有兴趣。那么,8%有多重要?为什么是8%?能保住8%吗?

      这些问题不容易回答。

      我想,8%的增长率是最接近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一个数字。1992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按平均值计算约为9%。8%不妨看成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限。这个增长底线的含义就像人骑自行车一样,速度太低,是不稳的。本文下面的叙述,只是根据一些已有的数据做个算术题,不讨论政策,也不代表预测。

      按照支出方法核算并根据算术的原则,GDP的增长率应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总额以及贸易余额三者增长率的加权平均。当然增长率历来都应该是扣除了物价变动之后的实际值或者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出来的。

      现在还没有2008年消费支出实际值的增长率数据,但据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所稍早时的估计,2008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为18%,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有明显下降,第三、第四季度增长率估计分别为17.12%和13.12%。全年而按不变价计算的居民消费增长为8.49%。这个数据没有考虑政府消费的增长。我们假设这部分的增长为零,即与2007年持平。这个假设不过分,因为2008年采取的是紧缩政策,政府实际消费开支不会明显增加。这样,2008年的实际消费增长可能就在8%左右。

      根据一些对居民消费下降的预测和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我们假设2009年按照实际值计算的消费总额(包括居民和政府)增长7至8%(不用说,这是相当乐观的估计,考虑了政府开支的增加和刺激消费政策的效果)。由于在GDP中消费总额的占比约为40%,那样,消费对2009年GDP增长的贡献度应该在2.8至3.2个百分点左右。

      再看投资。2007年按不变价计算的中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速为12%。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按可比价计算,2008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很可能降到了10%左右。考虑到去库存化等因素,2009年按实际值计算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必将继续回落,如果假设为8至9%,应该不会令人吃惊。在GDP构成中,投资总额占了将近一半的权重,因此投资对2009年GDP增长的贡献大概就为4至4.5个百分点了。

      最后再来讨论贸易顺差。计算在GDP中的是贸易余额而不是贸易总额,所以要关注的是顺差数据。我国从1994年之后就一直有贸易顺差,而且在2002年之后贸易顺差占中国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10%左右。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的同比增长率高达80%(这当然有不可解释的原因),创下历史新高。2007年之后的贸易顺差增长率很难与之比肩,但很显然,顺差的增长率之后必然是回落的。1月13日,2008年外贸数据发布了。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外贸总值达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相比于前几年我国外贸连续6年20%以上的增速,2008年的增速随着外部需求大幅放缓而显著下滑。其中,出口全年增长17.2%,进口增长18.5%,分别低于2007年25.7%和20.8%的增速。而贸易顺差达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比2007年47.7%增幅则下跌了35个百分点。

      现在的问题是,2009年我们可以仍然期望贸易顺差会保持为正的增长吗?从现有的各种研究、预测以及我们的宏观政策的导向来说,除非有了奇迹,否则要保持比2008年还要快的贸易顺差的增长是比较困难的。如果2009年的贸易顺差比2008年略有减少,那么顺差的增长率就为一个很小的负值(假设为0)。另一个假想的情况是,2009年下半年的出口形势显著好转,并最终导致顺差比2008年有5%的增长(我觉得这应该非常乐观了)。那么,顺差对GDP增长的贡献就应该是0.5个点。

      把上述三个贡献值加总起来,2009年GDP的增长就在6.8至8.2%之间了。这个数据很容易让我们想起1997年至1999年的经济形势,也印证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9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的那句话:“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不过,不要把这些算术的结果当真。因为没有充分考虑政府政策的可能效果,也没有对美国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可靠的预测。更没有容许可能的变化的出现。或许,2009年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按照实际值计算能达到12%以上,这取决于我们的刺激政策在投资上是否能产生1998年至2001年那样的倍数效应。如果那样,就可以为GDP增长贡献6个百分点。

      但另一方面,这个算术题的依据是有明显的缺陷GDP传统核算方法。而现有的这个支出核算方法不容易看清出口对国内投资和消费支出的间接影响。实际上,中国的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出口影响进口,也影响国内需求(投资和消费)。而且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外生决定的变量,而进口则主要是内生变量。出口间接拉动国内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出口又拉动进口,而进口减少国民收入。有的经济学家把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重新定义为“顺差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加上出口通过引致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而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如果用这个口径和方法来估计,那么,在出口增长快的年份,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就会比按传统方法计算的要大。同样道理,如果2009年中国的出口形势变得非常严峻,那么,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就会比传统核算方法估计的有更大下降。毕竟,中国的贸易参与率已经高达70%。贸易冲击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绝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