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特别报道
  • A3:特别报道
  • A4:期货·债券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2009 1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解开连环担保链,让企业轻装上阵
    大型国有银行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似已过高
    中欧关系摆开新棋局
    请问保尔森:你的科学逻辑哪里去了
    奥巴马冻结白宫员工薪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似已过高
    2009年01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波翀
      ⊙陈波翀

      

      央行在2009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总量,要充分发挥好银行信贷资金在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入的力度。显然,央行已把货币供应作为保增长的前提条件,隐含的逻辑就是GDP的名义增长率与M2同比增速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而M2同比增速可由信贷投放自由调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融30条”),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可以简单理解为GDP的名义增长率,也就是说,货币供应与GDP增长要保持同步,甚至略有超前。3%至4%的名义GDP增速,属于历史数据的平均水平,但也有例外。以2007年为例,修正前的GDP同比增长11.9%,物价水平上涨为4.8%,两者合计为16.7%,正好等于当年的M2同比增速。如果按照1月14日修正后的GDP增速来看,两者之和甚至高于M2同比增速1.1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名义GDP增速并不总是低于M2的同比增速,也可以理解为当年GDP的增长,并非完全由货币投放所推动。

      如果单纯从17%的M2同比增速目标来看,基本上无任何问题。首先,2008年末M2余额已达47.52万亿元,17%的同比增速要求2009年新增货币投放为8.08万亿元。而去年货币投放总量已近7.18万亿元,在此基础上增长约9000亿元就能达到目标。且去年贷款投放为4.91万亿元,今年只要保证贷款投放在5万亿元之上就行了。其次,货币投放由基础货币及外汇占款所组成,预计今年外汇占款部分会略有减少,基础货币投放则会加快。央行数据显示,外汇储备面临拐点,除了贸易顺差下降的因素外,外资流入的减少也放缓了外汇储备增长的步伐。基础货币方面,央行只需降低公开操作的频度,或者加大现钞的投放,就能满足全年货币投放的需要,唯一需要担忧的则是货币乘数的缩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冲基础货币扩容的影响。

      但从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来看,17%的M2同比增速已有过高之嫌。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保增长的底线是2009年GDP同比增长8%。比较乐观的估计是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带动下,GDP能保持9%左右的同比增速。对于物价涨幅的判断,普遍都比较悲观,2009年CPI涨幅为2%已是对通缩的乐观回应。因此,M2同比增速保守估计都在GDP名义增速的6个百分点之上,明显不符合历史数据反映的客观规律。如果真的按计划执行,那么对于宏观经济的隐忧将在未来两三年内逐渐显现。

      此外,从经济增长与货币投放之间的数量关系来看,笔者认为14%至15%比较合适。除了对过多货币投放容易造成通胀隐患的担忧外,更主要的是担忧商业银行违背审慎的风险管理原则,为未来的资产质量及金融风险埋下隐患。央行数据显示,M1与M2同比增速的倒挂已达到极致,12月末竟然相差8.76个百分点。如此一来,商业银行的存款定期化趋势更加明显,有数据显示,定期存款占比在2008年上涨了约5个百分点。货币乘数势必受到抑制,过多的流动性被归集到银行,并未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因此,在讨论今年货币投放计划之初,我们应充分考虑可能的经济增长速度,结合对物价走势的判断,拟定符合经济增长实际需要的货币供应量,如此,不至于出现揠苗助长式的货币过量供应。(作者单位: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