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下周将赴欧洲,先出席在瑞士举办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随后造访瑞士、德国、欧盟总部(比利时)、西班牙、英国等欧洲5国。温总理这次农历春节后的首次外访,必将给当前有些“感情疲劳”的中欧关系带来又一“新春”。
此次访问也可视为自去年12月中欧峰会推迟之后,中国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正面”的外交姿态: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对来自他国的挑衅做出强有力的回应,也同样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自己一贯的友好、“和平发展”立场。所以,温总理此次访问,势必将给新时期的中欧关系点出“新棋局”。
很显然,当环太平洋诸国的综合实力渐渐崛起时,欧洲在世界权力结构下的相对重要性便也慢慢减弱了。在美国虽然仍是欧盟的“故交”,也是欧盟的主要竞争对手的背景下,与“不强但也很大”的中国建立一个稳定、亲密的外交关系便成了欧洲的“上上之策”。在对抗美国的全球霸权上,中国与欧洲存在共同利益。可是,这些年来中国不但保持“很大”的基础,而且更是渐渐地向着“很强”的方向发展。当中国的实力强大到与欧盟差距不再很悬殊时,欧洲人原先的“如意算盘”还打得响吗?有着几百年占领海外殖民地历史的欧洲人可没有培养竞争对手的“政治基因”。那自然而然的一个逻辑,就是欧盟变得非常警惕中国的强大,并且反思先前的对华政策。
所以,欧盟“三剑客”从2005年开始轮番更替政府首脑之后,这些新首脑们对中国一下子显得很难以正常心态相对。故而,中欧关系近几年来龃龉不断。尽管如此,中欧关系却也一直能够维持稳定发展,这无疑是得益于中欧各利益攸关方能够分清“战略”问题与“战术”问题的差别。
在中国与欧洲各主要国家商谈双边关系的时候,中方一贯强调希望双方能够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全球视野”来发展相互关系。事实上,欧洲领导人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根植于“老欧洲”思想的“算盘”已经无从打响,但是,要使欧洲强国们慢慢适应一个属于异域文化的国家在与自己的交往和合作关系中渐渐由弱变强,并且将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上升到与自己相同的高度上,这在短期的“心理”上是比较难以调适的。
所以,在中欧实现战略合作,通往长期共赢的政治经济局面的道路上,连续不断的“战术”较量与博弈将不可避免。中欧之间的未来正是需要通过这种“战术”博弈的方式来实现双方在政治、文化、心理上的沟通与理解。中国显然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相应地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推动中欧关系。中国的策略是:主动出击,在不变的“战略合作”理念指导下应对万变的短期“战术”上的冲突。
此次温总理将访问欧盟“三剑客”中的英国与德国。人们不会对法国没有在温总理的访问计划之列感到奇怪。因为我们可以形象地认为欧盟“三剑客”正好将欧盟围成一个圈,而中欧关系正可以称为之为“圈”型的外交关系。所谓“圈”型外交关系,是指政治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的国家与国家联盟之间在谋求发展相互关系时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例如,如果中国能够同时与欧盟几个主要国家搞好关系,那么此种外交关系可称为“线”型外交。“圈”型外交关系的本质在于中国即使与联盟国家中的某个国家发生了冲突,中国与该联盟的关系却仍是可以得到保全的。所以,在“线”型外交关系没能实现之前,“圈”型外交关系是一种“次优选择”。
现在,英国是欧盟对华的最大投资国,而德国是中国在欧盟的最大贸易国。英德两国在经济领域上的联系实际上都要比法国更紧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让做了十年财长的英国首相布朗一下子成了明星领导人。英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上获得的国际声誉,必定使得布朗在温总理到访时更有自信向中国推销英国推出的关于危机后重构世界金融体系的设想,这一部分内容必将继续延伸到将于4月30日在伦敦召开的G20第二次峰会。
德国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与法国的关系更趋于微妙,这激励着德国相应地需要寻找一个政治伙伴寻求政治上的平衡。由此,中德关系可能是今后中欧关系的重要支点之一。
一年之计在于春,温总理此次欧洲之行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